在湖南湘潭的十四总千吨级码头上,装卸平台的吊车正在不停地卸运集装箱,受益于国家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湖南湘平高速航运有限公司的船只也在装卸货物。
“长江经济带的建设,给了我们更好的发展契机,我们企业进入了转型升级的阶段,而税务部门的帮助,尤其是推行营改增政策,帮我们在财务核算制度上实现了转变,让企业受益匪浅。” 湖南湘平高速航运有限公司的运营经理杨总说起企业财务制度改革,打开了话夹子。
湖南湘平高速航运有限公司,主要的业务是承接湘江流域的货物运输,借助长江黄金水道,将湖南的钢材、煤等物资运输至江苏南通、上海等地。公司规模较大,下挂的船只多,是湘潭市内河货物运输行业的龙头老大。
“作为一家纯运输企业,公司盘子大,业务形势多样,有自营,有分包,但都是简单的财务处理,一笔业务签订一个简单的合同。2013年交通运输业进入营改增范围后,也一直是原样运作,直到雨湖区国税局的“对点”税管员朱荫华来到企业,手把手教我们。”公司的会计李思英说道。
雨湖区国税局派出“一对一”服务的税管员,为长江经济带的10余户重点企业、典型企业把脉会诊,提供个性化指导服务,排解税收难题,扫除税收盲点。朱荫华就是湖南湘平高速航运有限公司的“一对一”税管员。
“该企业业务量动态变化,常常要租赁别的船只,按照他们的财务习惯,大多数的租赁合同不完整,无法取得增值税进项抵扣,这是他们增值税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水路运输企业的维修费用、油费也是大额支出,未能纳入抵扣范围,企业税负很重。”朱荫华根据企业的问题,对症下药,带领企业会计学习增值税政策,手把手教导他们签订合同,逐步规范财务核算制度。
雨湖区国税局的“一对一”辅导获得了实效,湘平高速航运的税负直线降低,企业享受到了税收政策带来的优惠。杨总拿出了公司两年的缴税数据,做了对比。2015年,该公司累计缴纳增值税625万元, 2016年仅有137万元,减幅巨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