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梦CMS - 轻松建站从此开始!

个人文学爱好网-湖南民生在线-湖南民生网-湖南民生在线网

当前位置: > 民 生 >

城步县开展学党史颂党恩,重走长征路实践活动

时间:2021-05-28 22:30来源:湖南民生在线 责任编辑:湖南民生在线

为加强党史学习教育,进一步激发媒体从业人员和广大网民爱国爱党,为党和人民做好正能量传播,城步县委网信办,城步县委党史办,洞口县委网信办共同组织开展学党史颂党恩,重走长征路实践活动。

      重走长征路的第一站是老山界。老山界位于城步苗族自治县八十里大南山东南侧,是当年“红军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据载,老山界全长30华里,最陡峭的有5华里。其中百步坎是在悬崖峭壁上开凿出的百级石梯,坡度70多度。红军行走时,上一个人几乎踩着下一个人的肩膀。

      翻越老山界,我们驱车至南山,南山空旷,一望无际。在南山牧场西山顶,耸立着南山哨所,高山红哨是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我们在这里集合,高唱红歌《没有共 产 党,就没有新中国》,当年在红军过境后,在这里留下的红色火种,将南山哨所发扬光大。1969年,其被中央军委誉为“高山红哨”,高山红哨每一处风景都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开发南山的功臣是石崇斌老书记,他带领108人坚守南山,经过24年艰苦创业,才打造今日的南山牧场。
      第三站是祭奠莲花桥对面的红军烈士墓,致念哀思,向革命烈士敬献鲜花,传承红色精神,表达对革命烈士的崇高敬意和敬仰之情。

       第四站我们一同走进“新铺里”的苗族农耕文化博物馆,古香古色的老式木屋,装扮充满着苗族风味。沿着阶梯走上木屋阁楼,那里是店主杨光清、刘仁秀夫妇建的“苗族农耕文化博物馆”,其中最为珍贵的一件藏品,是一盏锈迹斑斑的马灯。
      城步县党史办主任杨宗兴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党史课,“一条棉裤“和一盏马灯的故事,1934年秋,红军长征过丹口时送给苗王杨光清的娘和他奶奶的,至今已有87年了。”从杨主任的口中,我们听到了莲花桥战斗和一盏马灯的故事。 
     1934年秋,湘江战役后,红六军团西征,从广西进入城步。9月11日,该军团担任后卫的17师51团3营在丹口镇下团村莲花桥一带,与追击的国民党保安团发生遭遇战。

“莲花桥是座风雨桥,有桥墩、有石碑、有木柱,地势较高,红军在桥头桥尾各安一挺机关枪,向匍匐前进的敌人扫射,打的敌人抬不起头。”

       “当时驿站里有我娘和我奶奶,我奶奶是个苗医,略懂一些医术,红军抬着伤员路过,要我奶奶帮忙救助伤员。”杨光清告我们,红军当时安置了十几名伤病员在驿站,其他人则住在下团村永兴庵和冲口庙。“奶奶亲自上山采药,为受伤的红军战士医治。”苗医的土方法十分管用,在驿站修养2天后,伤员情况大有好转。
       大部队经过驿站时,营长周仁杰命一个战士取出一盏当时配备部队常用的马灯,送给了杨光清的奶奶。“周仁杰对我娘和我奶奶说,你们热心救助了红军伤病员,本当重金酬谢,可惜革命尚未成功,我们也拿不出银两。我看你们家人晚上用松明照光很不方便,这盏马灯送给你们,作为酬谢和纪念。等革命成功,红军会记得的。”红军的话让俩人十分感动,这盏马灯也被杨光清一家保存至今。

       苗乡人民热情好客,长龙宴款待我们,宴席上,城步山歌王子杨昌鑫唱的原生态山歌《敬酒歌》,木叶吹歌让我们听得如醉如痴,其父杨光清是一张闪亮的苗族文化名片,他是邵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木叶吹歌传承人,他对城步民族文化的挖掘,整理,传承和传播作出了突出贡献。(特约记者 王祥志)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湖南民生在线”的所有作品,均为湖南民生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但请注明来源“湖南民生在线”。
2、非湖南民生在线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发邮件至fzpd2008@126.com邮箱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删除。

顶一�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