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维 邓义波 全媒体记者 吴明德
19世纪20年代,中国烽烟四起,民不聊生,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让人绝望。然而,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却给绝望中的人们看到了黑暗中的一线曙光。
如何让旧中国从绝望中走出来,需要有无数愿意为革命舍生忘死,抛头颅,洒热血的共产党人。在湖南浏阳中和镇胡耀邦故里,就有这样一些党员,他们舍生忘死,为革命牺牲自我,他们的感人故事,至今流传…… ![]() ▲浏阳中和“七英烈”在当时的党支部秘密办公点--仙人庙被捕
成立中共苏维埃中和第一党支部
据历史资料考证,中和旸谷塅张继连(后改名为“马赤”)同志有谋有智,为国为民,解难求存,具有远大抱负。1926年,正是农民运动兴起,他受校长张育贤、教师张文学等进步教师影响开始信仰马克思主义,并改名马赤,以示信仰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次年他参加农民协会和农民自卫军,1928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入党后,他在黄沙冲邱仙庙以教书做掩护开展地下工作。他走访农民,交流思想动态,联系汇报组织,在黄沙冲、高升岭等四面八方组织发动农民参加农民协会,壮大了组织力量。如对黄沙冲袁某某等土豪劣绅放高利贷;灾年减产欠收仍逼迫佃农缴纳全租等行为,他秘密发动和领导农民抗租抗债。 同时,马赤身为领导成员,注重培养进步青年,并吸收部分优秀青年加入党组织,发展壮大了党组织力量,增强了战斗力量,黄沙冲党支部由此诞生,那时是中和唯一的党支部,也是浏阳50个党支部之一。从此,党支部驻地暗设鼎铭山,中和第一面党旗冉冉升起。
“七英烈”壮烈牺牲
地下党组织成员马赤、杨珍全、张功开、叶茂友、余世奎、李桂礼姐弟俩及荆坪徐美珍(又名“徐招”)等,是农民赤卫队展开游击战斗的杰出人物。
1929年春,马赤任乡赤卫队指导员,次年4月任浏阳赤卫军八大队政委,奉命率部攻打驻浏东官渡镇的联防队。他率部分队员化装混入镇内,里应外合,一举拿下官渡镇,取得辉煌战果。 1930年4月,一次在鼎铭山召开会议时,被敌人偷袭,杨珍全等七位同志被敌人逮捕。即使敌人严刑拷打,也坚贞不屈,后来英勇就义。 中和“七烈士”虽然牺牲了,但他们坚强的意志鼓舞了其他战士,革命工作仍开展得有头有序。国民党反动派那时把黄沙冲划为“匪窝”,并标在浏阳地图上,时刻想扑灭这里的革命烈火。然而,他们异想天开,在党组织领导下,地下革命依然如火如荼,取得了辉煌胜利。 ![]() ▲陪同采访杨佑本(左二)老先生的胡德服(右二)、杨佑谋(左一)、张功峰(右一)与记者邓义波(中)一起合影
“中和精神”永传扬
浏阳市中和镇地处湘赣边境,是中共中央前总书记胡耀邦的故乡,秋收起义的重要策源地。
1963年胡耀邦同志任团中央第一书记兼任湖南省湘潭地委书记时,调查农村工作回到家乡中和时,了解到马赤开展地下工作情况,十分感动,并邀请烈士杨珍全的儿子杨佑本专程参观党支部驻地鼎铭山蓝大仙人庙。当杨佑本谈到烈士们坚贞不屈,英勇就义时,耀邦同志说:“这里要保留下来,要建设好……” 鼎铭山党旗红遍中和,革命烈火熊熊燃烧,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祖国山河,令人敬仰和缅怀。 如今,中央正在组织各级党员“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奋力走好新长征路”。让我们牢记“中和”历史,不忘初心,发扬红色传统和基因,传承和发扬革命时代精神,在强国建设中再创辉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