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至2018年,张玉平利用其职务便利,为水泥供应商、项目承建商在拨款、承接项目等方面提供帮助,索取及收受供应商、项目承建商现金共计151.2万元,涉及管理服务对象9人,收受次数达20次之多。(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 7.4)
从一开始的不敢收钱,到“没了要、要了花、花了再要”,张玉平在攀比心、虚荣心的作祟下,打起了当官“借款”的如意算盘,做起了既想当官又想发财的美梦。可是好景不长,如意算盘终究是翻了车,2019年9月,张玉平因犯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处罚金人民币五十万元。
盘点以往做着“当官发财梦”被查处的党员领导干部,多少像张玉平这样的案例,有的“借款”借到最后一场空,有的“政企不分、官商不清”,有的既想当“掌控者”又想当“运动员”的,都是犯了同样的错误观念,既想当官又想发财,完全丧失了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的初心,最终因贪腐问题落马,做了一桩“赔本”买卖。既想当官又不忘发财,“官念”不正,结果必然害人害己。
俗话说得好: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公权姓公,也必须为公。对于党员干部而言,从入党的第一天起,其一言一行就代表着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和地位,要对人民负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试问那些爱打歪主意,深陷“当官发财”泥潭无法自拔的少数领导干部是否反思过自己究竟为谁做官?应该如何做个好官?官是官,商是商,两者从事的职业不同,发挥的作用自然不同,本就应是两条不相交的平行线。如果一名领导干部一心只想着发横财,认为选择“官道”就会“财源广进”,也只会栽在“钱关”面前。
当官发财理应两道,这是历代先贤总结出来的为官做人之道,也是和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密切相关。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都是人民的公仆,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为人民谋福利,绝不能以权谋私,发不义之财。但现实中,仍有某些官员利用手中的权力和掌握的资源,想方设法地谋求自己的利益,一时把持不住就被糖衣炮弹所击倒。究其内因,还是党员干部思想上缺了把“锁”,思想信念滑坡,自身价值观念扭曲,宗旨观念不强所致,觉得自己为老板商家帮点小忙、办点小事,拿点回报算不了什么,最终因小失大,一身英名毁于一旦。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当官发财两条道,当官就不要发财,发财就不要当官。”官员既当之,就应时刻保持警惕之心,摈弃“当官发财”思想,做到一日三省吾身,管好自己的生活圈、朋友圈,自觉抵挡金钱、财富、权力的诱惑,慎独、慎初、慎微,不越雷池半步,莫让贪欲吞噬了自己的灵魂。要加强理念学习,锤炼党性,善修利欲“枝杈”,常清思想“杂质”,时刻敬畏党纪国法,坚守廉洁自律底线,筑牢思想道德防线。
为官莫念“财”经,从政当断“利”想,党员干部切记,切勿将公权力作为发家致富的筹码,否则迟早会跌入深渊。(江永县纪委监委 赵丽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