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梦CMS - 轻松建站从此开始!

当前位置: > 联 动 >

社会记忆再生产的成功之作

时间:2016-06-22 11:16来源:湖南民生在线 责任编辑:刘红艳
——初析徐贻军博士与何德平博士的随笔文集《制度的笼子》(一本必精读的好书)
董赤宇 


摘要

“深刻道理要通过讲故事来打动人,说服人。”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讲的一句话,精辟阐述了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性。其实,讲故事就是一种社会记忆再生产,它将人们的社会记忆的材料进行加工组合,并重构其意义。《制度的笼子》就是社会记忆再生产的成功之作。它把来自新闻报道、中外名著、历史典故、经典名句等社会记忆的素材,予以条分缕析,详其具体含义,加以再生产,并使之意义建构,从而使制度通俗易懂,深入人心,制度体系更加科学规范、行之有效。

关键词:社会记忆再生产,意义建构,效果

一口气读完徐贻军、何德平两位博士的随笔文集《制度的笼子》,感到轻松愉悦,又收益颇丰,全然没有了当初刚拿到书时,担心博士的书势必艰深难读的顾虑。突其原因,是因为此书印证了习骅先生在推荐序言中所说:“讲好故事,事半功倍”。这句话本是习近平总书记说的,习骅先生借以用来作为自己读后的总的感受。我亦有同感。

故事,是指过去发生的事件。从传播角度来看,故事带给人们的是图像化,形象化,情节化的记忆,比单纯道理让人记得住,记得牢。而讲故事则是重现和复活过去的记忆,也可以说是记忆的再生产。当然,书中所涉及的不是个人记忆,而是一种范围更宽泛的社会记忆。

此书的社会记忆再生产非常成功,它是本书的特色,而且它的社会记忆再生产的意义建构十分巧妙,是通过引人入胜的方式,让人们了解“制度”,通过循循善诱的方式让人感悟“制度”的必要性与重要性,由此内化于心,成为人们一生时刻应遵循的规矩,形成刚性约束。

下面,就此书是如何进行社会记忆再生产的、如何在社会记忆再生产时建构意义、此书的社会记忆再生产取得怎样的功效三个方面做一番简要分析。

一、《制度的笼子》社会记忆再生产对原材料的选择

社会记忆是一个社会人们主要的公共记忆。它是人们可以分享的,有代表性的,持久的关于人和事的记忆。社会记忆有时又称集体记忆,公共记忆。社会记忆再生产,就是有意识唤醒人们原有的社会记忆,对其进行复活,再现,并进行加工,意义重构的行为或过程。通俗点说,社会记忆再生产的原材料是社会记忆,再生产即是对其条分缕析加工重现。“因此,凡涉及社会记忆延续、传承、建构、重塑、复活、再现、控制、利用等行为都可视为社会记忆再生产动。”①

《制度的笼子》是如何进行社会记忆再生产?其原材料又是如何选择的呢?我们看到,《制度的笼子》这本书的社会记忆原材料主要来自以下诸个方面:

新闻报道:孙志刚事件,三星集团总裁的零度冰室效应,三一重工早餐会制度,齐鲁石化橡胶厂强化制度清理,小岗村包干到户,张艺谋超生被罚,邓小平带头禁烟,上海静安区高层起火,柳传志罚站,衡阳贿选等等。这些社会记忆在原有报道的基础上,重构出关于制度新的意义。

中外名著:王熙凤主政宁府,孙悟空的紧箍咒,水泊梁山7次排座次,约法三章,挥泪斩马谡,贾雨村断言等等。这些社会记忆大都出自《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三大历史名著,而且这些故事大众耳熟能详,选择这些故事并赋予关于制度新意。

历史典故:扁鹊的故事,鲁国救火的故事,南郭先生滥竽充数、隋文帝的“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李世民处理贪贿犯,赵匡胤科举殿试制等。这些历史典故,千古流传,选择这些原已有一定内涵,作者通过社会记忆再生产,从制度层面进行深度挖掘。

外国故事:哈佛让制度看守学校,施罗德总理与布莱子夫人的故事,新加坡的重罚制度,美国的矿难倒遛制度建设,太阳、月亮被登记为私有财产,德国足球反腐制度,无证救人等,安利的退货制度,李约瑟之谜,巴林银行倒闭,列宁出示证件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域外的社会记忆同样可以借鉴来进行再生产并加工出新的制度含义。

此外,还有寓言故事:北风与南风、火炉法则,鱼缸法则等。寓言也是一种社会记忆,书中用的寓言,都彰显制度的意义。

之所以不厌其烦地列举这些例子,一是说明书作者非常智慧地将新闻故事、名著故事、历史典故、外国故事,乃至寓言、坊间传说、戏文、成语等都用来作为社会记忆再生产的材料,并挖掘出有关制度的内涵,使人们认识到书作者拓宽,深掘社会记忆再生产的原材料的范围。二是由此可看出书中丰富的社会记忆再生产,犹如以事实说话,启人入“道”,让人悟“道”,个中道理不能不令人信服。

 

二、《制度的笼子》社会记忆再生产对意义的建构

社会记忆再生产,关键在于意义的建构。诠释出社会记忆新的意义,以利社会的进步发展,这也是是社会记忆再生产的目的。在这方面,《制度的笼子》是做得非常成功的。

首先,书中社会记忆再生产的意义建构,突出了制度建设这个中心,围绕制度建设的一系列问题来建构意义。这些问题有制度的历史性,如通过孙志刚事件来生产出不同时代应有相适应的制度。从孙志刚事件原有的收容所工作人员殴打无暂住证的孙志刚受到惩处的原有意义中,提升出旧制度不适应,必须废除。新制度应运而生,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故赋予其新的意义。

又如扁鹊的故事中,扁鹊对魏文王说:“我家三兄弟中,大哥医术最高,能治病于病情未发之时,所以病人往往以为自己本无病;二哥医术次之,治病于病情初起之时,所以大家都觉得他只会治小病;我最差,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有穿针、放血、上麻药、动手术之类的动作,大家就以为我医术最高明。”

此书作者由此构建起新的意义:“祸患常积于忽微,建立一套行之有效预防和监督腐败的制度体系,显然比东窗事发后的惩处更为高明”。正如书中所言:“病情严重到了要动医刀、用猛药的时候,就算治得最好,也难免大伤元气。猛药之于病患,好比刑罚之于贪官;手术之于治病,犹如治标于反腐”。

再如邓小平带头禁烟的故事。这则新闻报道大家还记忆犹新:1988年邓小平在全国七届人大会议间隙,在主席台点燃一支香烟。很快,名演员红线女递上一张纸条,请小平同志在主席台上不要吸烟。邓小平见后立即将香烟熄灭。

这则故事原意是领导要以身垂范,在书中再生产却引发了领导干部既是执行制度的“关键”,更是衡量制度能否真正执行的试金石。书中从几十个侧面来论述了制度的问题,就用了几十个记记再生产的事例一一论证。无需进行繁琐的逻辑推理,道理自明,令人折服。这不能不说是此书作者的高明之处。

其次,《制度的笼子》借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话作为标题,在社会记忆再生产中也多次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来建构意义。据笔者粗略统计,书中共有23处引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来建构意义。如在引用孙悟空的紧箍咒的例子时,书中引用了习总书记一段话:“规矩是起约束作用的,所以要紧一点。紧一点自然就不舒服了,舒适度就有问题了,就是要不舒服一点,不自在一点。我们不舒服一点,不自在一点,老百姓的舒适度就好一点,满意度就高一点”。

又如,在引用“新加坡是罚款的城市”进行社会记忆再生产时,引用了习总书记的一段讲话:“建章立制非常重要,要把笼子扎紧一点,牛栏关猫是关不住的,空隙太大,猫可以来去自如。”

再如,在引用齐鲁石化橡胶厂两次清理规章制度一例进行社会记忆再生产时,引用了习总书记的一段讲话:“对已有相关制度进行梳理,经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群众认可的,要予以重申,继续坚持,抓好落实,严肃纪律,形成刚性约束。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该修改完善的就修改完善,该废止的就废止,该制定新的就制定新的。”

书中引用习总书记关于制度的系列讲话,一是引用处十分贴切,针对性极强;二是习总书记讲话非常有份量,自然也提升了社会记忆再生产所建构意义的质量;三是习总书记对制度的讲话全面深刻,多角度层层递进,因而也使本书的质量既有高度又有深度。

再其次,书中社会记忆再生产建构意义时调动使用了国内外的经典名言。如“哈佛大学站制度看守校园”的事例中,用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的一段话来建构意义。他说:“制度是学校一切工作的‘灵魂’。哪里制度稳定,哪里便一切稳定,哪里制度松垮,哪里便一切混乱”。在这里,经典名言对构建意义起到十分重要作用。

又如,在建构“刘邦约法三章”的事例的意义时,引用了国学大师钱穆的一段话。他说,“中国政治制度演绎的传统是,一个制度出了毛病,再定一个制度来防止它,相沿日久,一天天繁密化,往往造成前后矛盾。在这个意义上,制度过多过滥,容易成为陷阱”。

再如,为“苏格拉底以死捍卫制度”构建意义时,引用了卢梭的一句名言:“规章只不过是穹隆顶上的拱梁,而唯有慢慢诞生的风尚才最后构成那个穹隆顶上的不可动摇的拱心石”。这句名言道出了书作者所要表达的意义,制度只有成为人们的不变的意识,形成一种习惯,一种时尚,才能有持久的力量。

书中所引的经典名言,一是恰到好处,与社会记忆的事例内涵一致,不是添加的外在之物。二是经典名言的权威性,加重了构建的意义的份量。三是名人名言丰富的哲理性,更能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最后,此书的社会记忆再生产意义的建构,还借助了一些国家级主流媒体的评论话语和群众的评议。如对“打老虎和拍苍蝇”事例的意义建构时,引用了2014年8月8日《人民论坛》上的一篇短评:“水中一条鱼死了,是鱼的问题;成批成批的鱼死了,是水的问题。高压式反腐掀起的廉政风暴仅仅是打捞病鱼和死鱼,只有从源头上解决水的问题,才能使大批鱼不得病或者少得病,如此方是治本之策”。

又如,为“扶老人反被讹”事例建构意义的,引用了新闻网站华声在线刊登的一个网民的评议文章:《老太发毒誓,人性复杂呼吁制度的完善》。文中指出:“人类深知人性的复杂,人性中总有一些靠个人难以克服的弱点,这些弱点在某种条件下有可能被放大而危及公共利益。因此需要制度来规范,制度同时也承担着激发人心向善的任务”。

书中构建记忆再生产意义时引用主流媒体和网上群众评议,一是主流媒体的话语有很好的公信力和权威性;二是引用群众评议有很强的接近性,能接地气,有亲和力;三是体现了书作者对媒体的智慧和群众的智慧广纳百川的胸怀。

 

三、《制度的笼子》社会记忆再生产的效果

效果之一:深阅读与浅阅读相结合,适应了当前读者的阅读趋势

美国学者詹姆斯·默盖尔将阅读分为三个层次:知识性阅读、理解性阅读和探究性阅读。②三个层次的阅读,意味着阅读的深度递进。知识性阅读,意味着阅读的深度递进。知识性阅读一般是浅阅读,这是当前最流行的一种阅读方式,它强调读物的趣味性和知识性。读者怀有一种从悦读中获得知识的实用主义态度。而理解性阅读,掺进了更多一点读者主观思考成份。而探索性阅读,则读者介入了研究性和批判性思维。后两种阅读,属于深度阅读。目前,做理论研究的人,才采用后两种阅读方式,一般读者大都采用浅阅读。

《制度的笼子》一书,运用了记忆再生产并用心构建意义的方法,因此引用故事比较多,适宜于爱读故事的读者浅阅读的趋势。同时,每一个故事又构建出深刻的意义,使人明白了许多道理,并且这些道理让人很容易理解,自然将读者带入了理解性阅读的境地。如果有志于制度研究的读者,则可以从书中了解到制度和制度建设多方面的研究课题,找到研究入门的钥匙。可以说,此书无论对浅阅读的读者,还是深阅读的读者,都非常适应,能做到开卷有益。这种浅深结合的阅读方式更适应阅读主流,是社会记忆再生产叙故事方法彰显出的效果。

效果之二:随笔文体,使政治传播的效果更佳

社会记忆再生产的故事,有故事作为案例,有议论作为意义诠释,非常适合随笔文体。也可以说,是社会记忆再生产决定了此书随笔文集的成功,一扫以前同类著作难免的枯燥、粗涩与陈腐之气。

关于制度的解读,是一种政治传播。而政治传播,常因其意识形态术语较为集中需要读者花更多力气来接受,读起来不是那么轻松的,而这本书则是用故事载“道”。而这个“道”,是通过引人入胜的方式启人入“道”,通过循循善诱的方式让人悟“道”,故读来轻松愉悦。《制度的笼子》采用这种随笔叙事的方法,从而使政治传播达到了入眼入心的效果。

有研究者指出,普遍认为政治传播是在传播一种“政治信息”。但事实上,政治传播的内容,既有关于政治生活的具体事实,事件的政治信息,也有政治权力主体对整个政治生活领域的概括和诠释,即主观意图较强的政治话语。③在此书中,既有客观的政治信息,那些留在人们脑海中挥之不去的社会记忆事例,基本上是客观的政治信息。如孙志刚事件,朱镕基增加节假日的建议,小岗村的承包责任,浙江降低制度成本,三一重工的早餐会制度等等。此书如前所述,还有大量的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度的论述,这就是政治权种主体对整个政治生活领域的概括和诠释。这样,客观的政治信息和主观的政治话语概括和诠释,相得益彰,珠联璧合,赢得了最佳的传播效果。

效果之三,语言精准短小,鲜活快捷,吸引力强,适应微传播时代的要求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信息碎片化的时代,微传播成为当前主流传播方式之一。所谓微传播,是以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为媒介的信息传播方式,其具备针对性强,群众明确,传播内容碎片化等特征。④在这个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已成发展趋势中,报纸等新闻媒体已付诸实践,图书也在实践中,《制度的笼子》就是一次成功的尝试。书中共5章,每章都采用生活化,以形象比喻的短语作标题。而章下的每一个小标题的内容,文字简明扼要,生动活泼,绝无艰涩难懂的术语和长句。即算是引用的历史典故,也将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行文如小桥流水,畅快淋漓。所以,此书是完全适应了微传播的时代要求。而这种语言的特色,也是适应社会记忆再生产讲故事的要求和需要的。(作者董赤宇 资深记者 湖南省杂文协会会员 著名评论家)

注释

①丁华东:论现代传媒与社会记忆再生产了学术界2015(9)

②孙淑静:浅阅读的内涵及其弊端[j]读者2007(4)

③施惠玲:话语与意识形态:理解政治传播本质的钥匙[j]中国社会科学学报2015(10)

④唐绪军、黄楚新、刘瑞生、微传播:正在兴起的主流传播[j]新闻与写作2014(9)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