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有媒体报道“山东聊城又出现冒名顶替上中专”事件。对此,山东聊城市东昌府区政府6月16日通报称,根据区纪委监委、组织部门组成的联合调查组前期调查情况研究决定,给与王某(柳园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东昌府区政府表示,下一步,对该事件涉及的其他问题,将根据调查结果依法依纪严肃处理,并及时向社会公布。(6月16日 人民日报)
这是继山东省聊城市冠县“农家女被顶替上大学”后的又一起“冒名顶替”事件。事实上,近些年来,类似这样的“冒名顶替”事件时有发生,例如河南王娜娜“被冒名顶替上大学”事件、湖南“罗彩霞事件”等多个案件在媒体曝光后,都引发了全社会的关注和强烈谴责。然而,这些案例只是被发现的,而对于那些没有发现的,又会有多少?就目前而言,对许多普通家庭来说,中考、高考仍然是他们改变命运的重要途径,因此捍卫招生公平,是全社会广大群众的共同期盼。
“冒名顶替”事件的发生,绝非一两个人能操作的。纵观这些冒名顶替案例,无论是修改学籍还是李代桃僵,这其中都要涉及到考生所在的中学、录取学校、招生部门和管理户籍的公安部门等诸多环节,这中间但凡有一个环节被发现,冒名顶替者都不可能成功。由此可见,招生考试过程中涉及的一系列制度都存在漏洞,才会让冒名顶替者有空子可钻,有可乘之机。
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提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不断促进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要维护教育公平,杜绝“冒名顶替”事件再次发生,最根本的就是用制度堵住招生漏洞。具体而言,首先要进一步完善相关工作机制,规范考试招生每个环节,尽可能的减少和杜绝因机制不健全和人为因素造成的疏漏。比如,借助大数据联网、人脸识别等信息化设备和手段,让靠篡改身份信息造假的人在强大的科技面前无处遁形。其次是要进一步完善监督管理制度,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大对教育部门招生考试环节的监督力量,积极配合各级教育招生管理部门做好对招生各环节的监督检查,按照“参与中监督、监督中服务”的原则,坚持关口前移、全程参与、重点监督。要加大查处力度,对考试招生的违纪违法行为及时发现、及时曝光、及时查处,切实维护招生考试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衡山县纪委监委 欧杨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