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26日,浙江省台州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陈祥荣因犯受贿罪被舟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八年,并处罚金人民币八十万元;其犯罪所得赃款、赃物被依法予以追缴,上缴国库。(4月8日中国纪检监察报)
古语云: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对于人之贪欲,一定要遏制,如果放任自流,一旦侵入人的心灵,就会令人痴迷,落得个身败名裂,甚至是家破人亡。
陈祥荣严重违纪违法案就是真实的写照。他在忏悔书中剖析自己忘记了领导干部的身份,沦为了金钱的“奴隶”。从最初的小心谨慎、戒备提防,到后来的习以为常、坦然接受……在一次次觥筹交错中,在一次次“礼尚往来”中,逐渐迷失了自我。最终也让他从全村学习的榜样,沦为警示教育的反面典型,其中的教训惨痛。
尽管陈荣祥落马之后的忏悔显得十分深刻,但他在落马之前的违纪违法行为着实不少,而且确确实实地成了金钱的“奴隶”。细数其从政历程,我们不难发现:他的腐败轨迹可一直追溯到2000年。当时,陈祥荣还是临海市委组织部部长,级别并没有多高,但是,正是他在当时迈出的“腐败一小步”,在他的心里种下了欲望的种子,最终让他蜕变成了今天的“巨贪”。
有些官员克制不了自己的欲望,纷纷落马成为金钱的奴隶。造成这些的原因根本还在于对党员干部思想“总开关”出现了问题。理想信念丧失,纪律意识淡薄,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等,为了一己私利,不惜铤而走险,以身试法。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当官发财两条道,当官就不要发财,发财就不要当官。”正所谓官有官道、商有商道,道不同不相与谋,官商本就应该是两条不相交的平行线。为官者应追求的是两袖清风、一身正气,商人追求的是生意兴隆、财源广进。为官者就应好好为人民服务。既想发财又想做官,而且想通过做官来发财,那就大错特错。
同时,陈祥荣案也再次警戒了我们,作为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既然选择了从政,就该把钱财等身外之物看得淡一些,不要被金钱与利益蒙蔽了双眼,腐蚀了心智。一定要守住用权底线,始终控得住欲望、抗得住侵蚀,不越雷池一步,不存侥幸之心,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保持浩然正气,清廉本色,真正做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高尚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