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四川德阳通报4起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不力责任追究典型案件,其中德阳市林业局原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唐成违反监督工作纪律,透露举报信息给他人,被免职并受到党内警告处分。(8月12日中国新闻网)... 四川德阳通报4起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不力责任追究典型案件,其中德阳市林业局原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唐成违反监督工作纪律,透露举报信息给他人,被免职并受到党内警告处分。(8月12日中国新闻网) 纪委“内鬼”再次落马仍然很不寻常。一方面,说明社会上的权权交易、权钱交易的腐败潜规则,对纪检干部也同样发挥着作用。另一方面,即便面对所谓“内部人”“自己人”,制度也没有失灵,也为“打铁还需自身硬”、对纪检干部的违纪违法行为“零容忍”提供了正向佐证。 王岐山指出“有的人办案不行,‘抹案子’却很有办法。更为严重的是,有的人在问题线索清理、处置和查办案件过程中,严重违反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工作纪律,擅做取舍、选择性办案,甚至胆大妄为,跑风漏气,办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纪检干部出问题,一般都是徇私舞弊的问题,在查处案件过程中吃了拿了人家的,或有很大阻力,透露一些信息给腐败分子,采取选择性执纪,帮别人办一些别人想办而办不成的事情,让腐败分子有机会去准备和应付,最终钻了空子成了漏网之鱼。 当前,腐败与反腐败斗争更加复杂化,腐败温疫有向纪检监察部门渗透的危险。在不少地区和单位,出现了想查谁就查谁,查谁谁就容易出问题的现象。因此,讨好、拉拢、收买、腐蚀纪委干部的现象远远超过以前。面对这样那样的风险,纪检干部就要始终牢记,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群众服务,而不能用来为自己谋取一丝一毫。 信任不能代替监督,觉悟不能代替制度。纪检干部手握反腐“重器”,对执纪者的监督一刻意也不能松懈。有了好的作风、铁的纪律,才谈得上去反别人的腐。而作为寻蝇找虎的中坚力量,纪检监察干部如果一边高调反腐,一边暗度陈仓,手拿“鸡毛禅”,难免“灯下黑”,其结果恐怕非但打不死“老虎”和“苍蝇”,反而会被反咬一口,最终栽了跟头,不仅损害了纪检干部的形象,而且还会损及反腐公信、消解公众对反腐的信心。 “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细节中有魔鬼,功夫还在日常。纪检监察系统可谓党的免疫系统,如果免疫系统坏了,对什么病菌就都没有抵抗力,这种状态是最危险的。纪检干部只有将“监督者必受监督”意识内化到自己的思想意识中,对自己“更狠点”,给自己戴上“紧箍咒”,筑好“防火墙”,才能敬畏权力、慎用权力,才能真正做到“权力自洁”,把严以用权的要求落到实处。 (四川安县:尹星强) 腾讯:http://news-qq.com/2015-08-19/1231301014377.html?14401155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