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6月30日,新浪微博认证为“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官方微博”的“子洲交警”发布一则评价中国土地改革的微博,用违背常识的字眼“谋财害命、杀人越货、制造仇恨”批判土改,迅速引起网友的大量转发... 6月30日,新浪微博认证为“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官方微博”的“子洲交警”发布一则评价中国土地改革的微博,用违背常识的字眼“谋财害命、杀人越货、制造仇恨”批判土改,迅速引起网友的大量转发和质疑。 6月30日夜间,“子洲交警”连发两条微博称,中午所发不当言论是“由于微博管理员责任心不强,发布微博时随意复制粘贴发布,以应付的工作态度管理微博帐号”,绝非有意而为之,并向广大网民深表歉意,同时榆林公安局对涉事单位负责人进行了相应处分。 回应及时,责任人处理高效果断,按理说网络舆情会很快平息。然而此次事件的发展却并非如此。从6月30日起至7月4日,网站微博论坛上,成千上万的网民在追评此事,“土改”一词甚至一夜之间成为热词。 “1950年土改到底发生了什么不为人知的事情?”“土改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真相?”······“一条微博,瞬间引爆了网民对1950年土改历史的质疑。 其实这件事也再次印证了一个现象:如果只是普通网民发布一条信息,网友们肯定会认为此人偏激、仇恨社会有毛病,并不予理睬;但如果是网络大v甚至官方说这么一句,效果就会立竿见影,跟风质疑者绝对多于理性反思者。这也就是常说的“名人效应”:公众总是对有公信力的人说的话缺乏反思而习惯照单全收。 眼下,很明显,大量网民已经陷入了子洲交警错误微博的引导之中。而榆林警方的舆情处置显然还是失于简单粗暴:简单地辟谣和处置几个人,无法扭转人们在意识形态方面的误会。 笔者不禁想到了近段时间的抹黑英雄事件。当我们熟知的民族英雄邱少云董存瑞黄继光刘胡兰被某些别有用心的人士进行抹黑后,网上也曾掀起巨大的对中国抗战史质疑的波澜。为了正本清源,党和政府是怎么做的呢?重新请出抗战老兵,请出现存的博物馆典藏历史记录,用活生生的历史见证者告诉网民事情真相。最后的结果是,网民认识到了真正的历史,也自动屏蔽掉了各类谣言。 回到子洲交警微博事件中:其实不管微博管理员怎么说,中国土改的历史以及它的巨大推动作用是客观的是事实存在的,也是可以被再次确证的。 那么,面对谣言,面对尚不熟知这段历史的年轻网民,官方最该怎么做? 笔者认为,最合适的做法是,辟谣之后,还应该普及历史,用历史见证者和事实打败谣言。因为如果是铁证,那么必然如山不可摧。彼时谣言再多也撼动不了网民们对真相的信仰。 这起事件也告诉我们,复杂的互联网环境下,众生喧哗,相关部门更应该正本清源,让大众明白事实真相,以求取最厚重的信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