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2008年,慈利县委、县政府面对宏观经济环境的复杂变化和严重自然灾害带来的影响,锐意进取,迎难而上,大力实施“旅游带动、工业强县”战略,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着力构建和谐慈利,全县经济社会事业取得了新成绩...
2008年,慈利县委、县政府面对宏观经济环境的复杂变化和严重自然灾害带来的影响,锐意进取,迎难而上,大力实施“旅游带动、工业强县”战略,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着力构建和谐慈利,全县经济社会事业取得了新成绩。预计全年可实现生产总值57.1亿元、财政总收入3.25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0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28.6%、33.5%;预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8亿元,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6.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18%;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5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078元,同比分别增长12%、8%。 新型工业化进程提速。预计全县可完成工业总产值39.6亿元,增长25%;规模工业增加值11.4亿元,增长16%。投入2200万元,加快工业园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储备工业用地400亩,平整土地120亩,开工建设5000平方米标准厂房。引导企业扩产扩能,促成了恒亮矿业二期重质碳酸钙超微细粉、中南金叶票证、华通粮油色拉油、金秋葛根、恒昌、三鑫镍钼分离项目等生产线建成投产。加大在建项目协调力度,长潭河电站主体工程进展顺利,茶林河电站年底可实现第一台机组发电。组织参加了“中博会”、“沪洽周”、“旅博会”和“湘商会”等大型招商活动,签约项目6个,协议利用县外资金13.1亿元。 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预计全县可完成农业总产值17.8亿元,增长5.2%。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全年兑付粮食直补、移民后扶、退耕还林、生猪补贴等各项资金 1.31亿元,农民人均受益186元。投入1.2亿元,基本完成阳龙公路路面工程,启动溪阳公路、S304线改扩建工程,新建和改造通乡通村公路342公里,改造108个村电网,新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63处,新增农村沼气用户2525户,实施了一批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病险库整治、土地整理等农业基础建设项目,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粮食生产喜获丰收,烤烟、茶叶、蔬菜、生猪、湘西黄牛等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规模不断扩大。扎实推进了12个省级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全年转移农村劳动力达到12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0亿元。启动石漠化治理项目试点,完成人工造林2.4万亩。 以旅游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加快阳和国际旅游商务区建设,完成总体规划及核心区控制性详规,博奥五星级酒店项目顺利签约,快捷假日酒店前期准备工作基本完成。江垭温泉、万福温泉营销力度不断加大,已成为全省知名的“温泉之乡”。张家界大峡谷风景区实现了“十.一”对外试营业,索口寨国际酒店、三官寺乡村旅游文化村征地拆迁等前期准备工作基本完成。全年接待游客95.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亿元。加快推进城乡市场一体化,投入4400万元基本建成“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物流配送中心,新增乡村农家店80家,乡村农家店已覆盖全县三分之一以上的乡村。具有土家特色的餐饮业快速发展,汽车消费日益升温,通讯、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日趋活跃。 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 投入1.4亿元,改造扩建万福东路、环城南路,拉通白公城北路,配套完善了零阳西路相关附属设施;完成体育休闲广场拆迁工作,基本完成火车站广场和金慈实小主体工程,加快了澧水大桥建设进程,启动城市污水和垃圾无公害化处理项目建设;完成1.2公里县城堤防工程,铺设天然气供气管道14公里;基本完成城市电网改造,完成白宫城市场建设。积极组织城市客运车站“东迁西移”,汽车东站全面竣工,汽车西站土地平整基本完成。着力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创建省级卫生县城取得实效,初步通过省第一次考核调研。加快乡镇集镇建设步伐,江垭、溪口、岩泊渡等城镇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以改善民生为主的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试点有序推进,生育、失业、工伤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城乡低保基本做到应保尽保。就业再就业工作得到加强,安排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11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投入5200多万元,改扩建城乡中小学校舍3.2万平方米。公共卫生体系不断健全,改扩建乡镇卫生院8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89.5%,重特大传染病、地方病、职业病得到有效防治,监管体系正逐步完善。新建经济适用房4.5万平方米,廉租房1万平方米,解决了250户城乡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全年精心组织了“奥运”系列活动、慈利“信合之夜”综艺晚会等大型群众文化活动,建成民和、石马、象鼻嘴、渔铺等59个村“农家书屋”,实现朝阳、景龙桥等7个乡镇电视联网,完成了329个自然村“村村通”工程建设。 (作者:向小平 李优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