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昨日,我们迎来24节气中的夏至。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夏至是北半球一年当中白昼时间最长的一天,且越往北越长。省气候中心赵福华介...
“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昨日,我们迎来24节气中的夏至。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夏至是北半球一年当中白昼时间最长的一天,且越往北越长。省气候中心赵福华介绍,夏至这一天,湖南从日出到日没的时间为14小时左右。
夏至来临时,天气已盛夏 夏至以后,阳光直射地面的位置逐渐南移,北半球的白昼日渐缩短。天文学上规定夏至为北半球夏季的开始,然而从气候学的角度而言,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稳定到达22℃即算入夏,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各地入夏时间越来越早,今年我省大部分地区已在立夏前后正式入夏了,夏至到来时,已经到达盛夏。 赵福华介绍,长沙1970-2008年39年气象观测记录表明,夏至节气(6月20-22日)日平均气温为26.0℃,日最高气温平均为29.7℃,随着近地层热量的积蓄,气温会逐步攀升,7月中旬中期至8月上旬达到全年气温最高的时段,平均气温为29.6℃,最高气温平均为34.1℃,8月中旬初至中期气温会有迅速下降,此时平均气温降至28.0℃以下,最高气温降至32℃以下。 古时夏至放假一天 夏至是一个重要的日子,古时人们为了禳灾避难,保佑五谷丰登,往往在夏至这一天祭祖祀神,俗称“做夏至”,祭祀供品以面食为主,因为夏至正是夏收完毕新麦上市的时节,用新小麦做成面条供奉,也有让土地神尝新之意。夏至由此成为一个隆重的节日,在有些地方甚至比端午更热闹。清代之前的夏至日全国还会放假一天,以便人们回家与亲人团聚畅饮。 夏至这天虽然白昼最长,太阳角度最高,却并不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因为,接近地表的热量这时还在继续积蓄,并没有达到最多的时候。俗话说“热在三伏”,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伏日才是苦夏,苦之极致。但无论如何,夏至过后,高温将愈演愈烈,我们只得在“一九二九,扇子不离手”的“数九九”中经受高温的考验,等待下一季的清凉。 夏至吃坨,起伏吃鸡 省博物馆民俗专家陈华丽介绍,在湖南浏阳北乡有夏至吃醮坨之俗。醮坨由米粉做成,加韭菜等佐料煮食,又名圆糊醮。谚云:“夏至吃了圆糊醮,踩得石头咕咕叫”。农户还将醮坨用竹签穿好,插于每丘水田的缺口流水处,并燃香祭祀,以祈丰收。 广东有夏至吃狗肉补身之俗,这种习俗也流传到了与广东交界的湘南、湘东南地区,有俗语说:“夏至狗,没啶走(无处藏身)。”湘南某些地区稻谷成熟早,还会在夏至煮“新禾米”,做时新瓜菜,称肉打酒,吃鱼不吃鸡,因为鱼与余谐音,而鸡与饥谐音。湘北则没有这种忌讳,“起伏吃只鸡,一年好身体。”长沙民间有起伏吃鸡之俗。 夏至有吃凉面(条)的习俗。清夏至食面,主要是因为夏至新麦已登场,所以夏至食面也有“尝新”的意思。” 热情高温迎夏至,今明两天有降雨 本报长沙讯 随着夏至的到来,近日湖南气温明显飙升。实况资料显示,21日全省平均最高气温达34.6℃,长沙日最高温升至35.1℃,较前一天(20日)的29.5℃,骤升了5.6℃。22日全省多地最高气温超过35℃,郴州永兴县21日以37.1℃高温登上全省高温榜榜首。 省气候中心监测结果表明:虽然6月中旬省内出现了两次强降水过程,湘北干旱解除,但湘南部分地区干旱有所发展。湖南重旱及以上县市主要位于郴州、永州地区。 据气象专家分析,预计今明两天,我省有一次较明显的降水天气过程。受第4号热带风暴“海马”外围云系影响,预计今天白天:娄底、湘潭、株洲多云,其他地区多云转阴有小到中等阵雨或雷阵雨,其中自治州、张家界局地大到暴雨;最高温湘北31~33℃,其他33~35℃。23日晚到24日雨区范围扩大,除湘东南多云天气外,其他地区均为阴有小到中雨或雷阵雨,其中湘北局地大到暴雨。 储文静 谭萍 实习生宁思思 Tags:长沙 夏至 小时 最长 白昼 两天 将有 降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