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梦CMS - 轻松建站从此开始!

湖南民生在线-湖南在线民生频道-湖南民生在线新闻网-湖南民生新闻网-湖南民生在线网-湖南民生频道

当前位置: > 地 方 > 长 沙 >

绿色大河西 3年完成生态建设投资近70亿元

时间:2015-11-14 14:32来源: 责任编辑:
本报 王文隆 陶小爱郭丁文 这里,是全国第一个跨区域建设的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区。 这里,是我国第一块获“两型通行证”的“试验田”。 岳麓山脚、梅溪湖畔、洋湖垸旁,百花正争春,游人已如织。长沙大河西先导区3年完成生态建设投资近70亿元--
  核心提示:本报 王文隆 陶小爱郭丁文  这里,是全国第一个跨区域建设的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区。  这里,是我国第一块获“两型通行证”的“试验田”。  岳麓山脚、梅溪湖畔、洋湖垸旁,百花正争春,游人已如织。长沙大河西...

  本报 王文隆 陶小爱 郭丁文

  这里,是全国第一个跨区域建设的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区。

  这里,是我国第一块获“两型通行证”的“试验田”。

  岳麓山脚、梅溪湖畔、洋湖垸旁,百花正争春,游人已如织。长沙大河西先导区3年完成生态建设投资近70亿元--城市、农田、森林、流域、湿地,5大生态系统相得益彰,和谐与共。

  4月的明媚阳光下,国家环保部和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一行10人徜徉在这片热土上,严谨的专家诚挚发言:“长沙大河西先导区生态文明建设经验,可在全国推广和复制。”

  护绿

  2007年,耶鲁大学两名教授合著的《从绿到金》风靡世界。绿色,从此成为环境友好的代名词。

  2008年6月成立的长沙大河西先导区,决策者以文明的自觉,首先扛起了绿色使命。

  工业文明是一把双刃剑,让开发建设与环境保护陷于矛盾。要成为长沙新城的“先导区”,如何解开“死结”,探出新路?

  “要坚持把生态建设作为第一目标优先统筹……促进环境保护从末端到前端、从善后到预防、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陈润儿在指导先导区顶层设计时强调。

  护绿要有新途径,再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当人们还在怀疑、猜测中,一份大河西先导区空间布局蓝图让人耳目一新:1200平方公里的规划范围区,610平方公里圈上禁建红线,150平方公里划为限建区,余下的才是可建设开发区,仅380平方公里;湿地、林地、生态廊道纳入保护区,设立生态“高压线”。

  这是运用国际流行的“反规划法”——首先确定禁建区和限建区,再确定开发建设区,确保生态不再成为 “牺牲品”。

  把规划作为环境保护的“先导”,率先实行“三规合一”,即将城市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相互衔接融为一体,让城市建设与环境建设同步、生态保护与产业提升同步。与此同时,还制订一系列产业的环境准入与禁入制度,并严把环保前置审批关。

  规划先行,标准则进一步将其落实于建设发展的点滴细节之中。

  大河西先导区新建的长郡梅溪湖中学今秋将投入使用,师生们会惊奇地发现,虽然教室里没有电源空调,也一样能保持冬暖夏凉。为什么?这里采用了地源热泵系统,通过地下水温差产生的热源,直接供给教室采暖和散热。如此,一年可节约用电5万度,相当于每年少排放39250千克二氧化碳。

  这只是绿色建筑标准实施的一个生动事例。

  大河西先导区率先在全国推行绿色建筑标准,在建设项目中广泛采用可再生能源、再生水回收利用、人工湿地、地下室自然采光、透水路面等绿色建筑技术。

  规划与标准的实施,还需要体制的保障。

  大河西先导区的决策者和建设者们棋高一着、先行一步:推行“大部制”,将11个部门的18项行政职能缩归到4大部门,让“规划”、“国土”、“环保”这3个与生态文明建设密不可分的部门合并到一个部门——国土规划部,使三者从一开始就紧紧相连、环环相扣、密切配合,一条绿色通道走到底,确保生态目标落实到位。

  复绿

  湘江之滨,曾经的工业强镇坪塘,由于数十家化工建材企业的污染,使得天无亮色、树木蒙尘。

  关闭污染企业?企业要出路,职工要生存,此举伤筋动骨、阻力重重。大河西先导区创新机制,政府投入2亿元、企业间开展排污权交易筹措资金2000万元,对坪塘退出企业进行环境资源收购。2008年11月28日在全国率先成立的环境资源交易所,对坪塘老工业基地产业退出削减的排污量进行测算和储备,对长沙造纸厂52吨COD、长沙新城热电厂200吨SO2(二氧化硫)及交易所先前贮备的61.39吨SO2(二氧化硫)进行了拍卖……

  依据法律法规分类退出,创新优惠政策引导退出,运用倒逼机制强制退出。在成熟的利益机制面前,坪塘产业退出退得高高兴兴、风平浪静,20多家水泥化工等污染企业关闭退出、寿终正寝。这成为湘江治理史上力度最大、速度最快的一次战役,每年减少CO2(二氧化碳)、SO2(二氧化硫)、污水、粉尘等排放量近40万吨,占长沙城区污染物排放量的45%。哭泣的湘江不再哭泣,污染的土地焕发生机。

  建设者们紧接着做的,是进行生态修复提质改造,让绿色得以恢复!

  目前,先导区正依据新的坪塘镇控制性规划如火如荼地推进各项生态建设,一条条市政道路建设现已全面拉开,大王山森林公园等一系列生态修复工程已正式启动……

  先导区还对已关闭的数十家矿山造成的生态破坏予以修复,昔日被挖得满目疮痍的山体,3年内可望重现郁郁葱葱的自然美景。

  在利益机制引导下同时进行的,还有污染面源治理——对区域内的湘江、龙王港、靳江河等8条主要河流流域及支流重金属污染进行综合治理。

  靳江河流域由过去的地表水IV类水质提升到III类水质;龙王港水质由劣V类提升到IV类以上;沩水河、马桥河、八曲河水质基本达到III类水质。

  在大河西先导区生态治理、修复和环境建设中,探索建立了落后产能淘汰机制、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生产污染治理机制和资源节约奖励机制……机制的创新,引领着“复绿”新体系的构建。

  播绿

  建设者们知道,播绿需要新载体,优美的生态环境离不开优美的新景观打造。

  3年多来,先导区共建设生态新景观23个,完成投资超过40亿元。橘子洲景区、两山一湖、梅溪湖湖泊、洋湖生态湿地公园、金洲湖生态湿地公园,一大批与国际接轨的高品位生态景观崭新亮相,成为先导区生态文明建设的点睛之笔。

  3000亩梅溪湖湖泊烟波浩淼,与姹紫嫣红的万亩桃花交相辉映;6000亩洋湖生态湿地公园,以其美不胜收悄悄静卧于湘江之畔,人在其中,如行画里。

  2012年,先导区一系列生机盎然的城市绿轴和大气典雅的生态开放空间值得期待:坪塘大道、洋湖大道、潇湘大道、梅溪湖环湖、大王山旅游度假区等8大生态绿轴,平均宽度达到40米,年内建成后将形成总长45公里、总面积250万平方米的绿色长廊。

  走在建成的新景观,所到之处,随时随地可以感受到“绿”的温馨与惬意。

  “大河西先导区,气温要比河东低3到5度,空气是湿润的!”市民们这样说。“以前只在新闻里了解过先导区,如今来看了,才知道它的生态之优、环境之美,不是虚传。”4月22日,娄底游客李先生在梅溪湖畔对说。

  长沙市委常委、长沙大河西先导区党工委书记赵文彬激情展望:“今后,先导区将进一步加大生态景观工程资金投入和工作力度,3年后,先导区可望实现0.5公里出行半径内有一个社区公园或一片城市绿地(湿地)、1公里出行半径内有一个城市公园或城市广场,5公里出行半径内有一座森林公园或大型休闲公园。 ”

Tags:绿色 大河 河西 完成 生态 建设 投资 亿元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