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建初先生此篇《桃江美人窝赋》,堪称以赋体为湘天楚地立传的佳作。其文不耽于辞藻堆砌,不困于地域局限,而是以“美人窝”为锚点,牵出桃江的山水之魂、人文之脉与时代之韵,让一方水土的灵秀与厚重,在骈散交织的笔墨间跃然纸上。
赋之妙,首在“立骨”。先生开篇即以“资水汤汤”“桃江泱泱”破题,既绘江河奔涌之态,又暗孕“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根基,随后循历史脉络铺展:从三千年西王母与周穆王的上古传奇,到六百年璩氏花桥的民间佳话,再到民国黎锦晖一曲成名的近代风云,三重时空层层递进,将“美人窝”的由来从神话拉至人间,从传说落到实证。这般叙事,不是简单的典故罗列,而是以“美”为线,串起桃江的文化基因——所谓“美人”,从来不是孤立的容貌指代,而是山水灵气、人文风骨与民生温度的集合体。
赋之韵,在“绘景”与“写人”的相融相生。写桃江之景,先生未止于“桃花灼灼”的浅描,而是聚焦“百万亩楠竹”的壮阔:“竹海红楼凭栏远眺,万竿凝翠,涛声漱玉”,四季之景各有其趣,春篁、夏荫、秋露、冬雪,皆成意境;更化用苏轼“不可居无竹”之语,续出“桃江竹肉两相得”的妙句,既赞竹之清雅,又暗合“美人”与“沃土”的共生,让景语皆成情语。写桃江之佳人,先生更避“花瓶”之嫌,先状其形——“瘦不赢弱,肥不雍容”,得“天地中和之气”,再显其质:璩氏花儿绣花修桥的慧心,熊氏女熬汤救兵的侠骨,梁惠方慕曲许身的深情,三位女子的故事,让“美人”从“貌”的层面升华为“德”的象征,恰如资水之柔藏刚,竹海之秀蕴韧,写出了湘女的精神底色。 赋之深,在“承古”与“开新”的呼应。先生笔下的桃江,不是封存在历史里的标本:古寨可寻扶汉阳、关公的遗迹,古寺能觅左宗棠、宋太宗的墨痕,但更有“竹海康养”“资水观光”的新景,有“八方游客慕美名而来”的生机。黎锦晖的老歌“我每天踱到那桃花林里头坐”,既是对过往风情的追忆,也是对当下闲适景致的注解——“美人窝”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传说,而是可感、可游、可居的生活场景。这种古今对话,让赋作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有时代的鲜活气,避免了怀古之作常有的萧瑟之态。 于建初先生身为湘地文史大家,其赋作亦带着“楚有才人”的底气。全文句式长短相济,音韵铿锵,既守赋体的典雅之规,又融白话的灵动之趣,如“唱片绕梁于星洲,香烟溢彩于南洋”,以现代事物入古雅之文,不显违和反添生动。更难得的是,先生写“美人窝”,未落“艳俗”窠臼,而是将“美”升华为山水之美、人文之美、品格之美,最终归于“景以竹水为魂,人以灵秀为魄,情以古今为脉”的哲思,让一篇地域赋作,有了关照一方文化精神的深度。 读此赋,如沿资水泛舟,观竹海听涛声,访古桥寻佳话,既见桃江的“形”,更触桃江的“神”。于建初先生以文为镜,照见的不仅是“天下美人窝”的风情,更是潇湘大地生生不息的文化气韵——这,正是此赋最动人的价值所在。
来源:湖南民生在线
作者:吴明德/湖南民生在线总编辑
编辑:徐满哥
一审:徐满哥
二审:余 生
三审:吴明德
附《桃江美人窝赋》全文
桃江美人窝赋
于建初/文
资水汤汤,孕楚南之灵秀;桃江泱泱,育天下之佳人。溯三千年文脉,西王母诞此毓秀之地,周穆王驰驱万里,携瑶池仙韵赴益水之约,遗“美人河”芳名传千古;历六百年沧桑,璩氏花儿绣锦筑桥,周郎执手相候,花桥映月照初心,遂成“美人窝”佳话满潇湘。及至民国,黎锦晖南洋行吟,睹椰风思桃浪,一曲《桃花江是美人窝》惊破尘俗,歌飞四海,唱片绕梁于星洲,香烟溢彩于南洋,斯地遂以“天下美人窝”冠绝九州。
观夫桃江之美,在山水之清嘉,在人文之璀璨。百万亩楠竹连峰际天,号“中国楠竹之乡”,竹海红楼凭栏远眺,万竿凝翠,涛声漱玉,春赏新篁破土,夏纳竹荫清凉,秋听竹露滴响,冬品雪竹含霜。负氧沁脾,堪称天然氧吧;清风拂面,恍入人间仙境。苏子曾云“不可居无竹”,若临此境,当叹“桃江竹肉两相得,何须俗世觅桃源”。资水如碧带萦回,桃花似丹霞灼灼,春来江畔千树雪,映得佳人面若霞,所谓“桃花千万朵,比不上美人多”,非虚言也。山间有竹金坝首溪古寨,扶汉阳筑垒拒宋,压寨夫人艳绝梅山;渣滩存关公故垒,熊氏女藠汤疗疾,巾帼英姿耀首溪;临江寺内,左宗棠品茗和诗,醉心秀色;大栗港兴坪村旁,宋太宗挥毫题赞,誉“桃江美女甲天下”。凡此种种,皆为美人窝添传奇之韵。 若论桃江之佳人,非独貌若天仙,更兼德慧双修。其形也,或“伶伶俐俐小小巧巧,婷婷袅袅白白细细”,或“匀匀嫩嫩俏俏润润,端端庄庄雅雅娇娇”,瘦而不弱,肥而不雍,恰如资水之柔,竹海之秀,得天地中和之气。其质也,璩氏花儿绣花修桥,显蕙质兰心;梁惠方慕曲许身,见深情肝胆;熊氏女熬汤救兵,彰仁心侠骨。盖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大栗港山含翠,水含情,沃土生嘉木,清泉润玉颜,男子俊朗,女子明秀,实乃自然之馈,人文之育。 今之桃江,承古韵而焕新颜。美人窝不再仅存于歌赋,更融于竹海康养、资水观光,璩氏花桥映新景,首溪古寨展新姿。八方游客慕美名而来,赏竹观江,寻迹访古,品藠头之香,听竹涛之语,感佳人之韵。黎锦晖之歌犹在耳畔,“我每天踱到那桃花林里头坐,来来往往的我都看见过”,这般悠然景致,这般灵动风情,恰是新时代美人窝的生动注脚。 噫吁嚱!桃江之美,在景,在人,在情。景以竹水为魂,人以灵秀为魄,情以古今为脉。愿此“天下美人窝”,永承天地之灵气,长续人文之风华,让资水之畔的传奇,永远流淌在岁月的歌声里,绽放在时代的画卷中。
作者简介:于建初,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作家、文艺评论家、长沙市作家协会原主席、湖南省文史研究馆研究员、湖南省直书画家协会原副主席、多届湖南省人大代表与省政协委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