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20日至9月20日,我应朋友张文蔚警官之邀请,赴福州旅游,忙碌了整整两个月,无非是吟诗饮酒绘画作文,履涉之地多而广,如:宁德、南平、武夷山、霞浦、太姥、东山岛等,而近在咫尺的石鼓山,竟然没有去一睹风采,实为憾事。其实我多次提醒张警官,陪我赴石鼓山旅游,到涌泉寺拜佛,她忽悠我,答应了但是没去。如果今年赴福州旅游,先游石鼓山,再谒涌泉寺。
福州石鼓山如同我市长沙的岳麓山一样驰名中外,山之涌泉寺与麓山寺一样属于丛林古刹。 黄濬的《花随人圣庵摭忆》谈到光绪丙申、丁酉间(光绪二十二、二十三年)一批人游石鼓山,比较真实。黄濬出生于福州侯官,那里属于晚清闽籍高官的集中地。如:林则徐、沈葆桢、陈宝琛、郑孝胥等人,他们相互提拔与保举,对黄濬的赏识有一定的帮助,他的文章可信度较高。 《花随人圣庵摭记》:石鼓山位于福州市东南部,闽江以北,其高处为海拔969米,山之半腰有始建于五代后梁的涌泉禅寺。这里是有名的游览胜地,乡里或者省城人到涌泉寺拜佛称为游石鼓山。如果有人请林琴南吟诗作赋抑或饮酒挥毫,他便说:“须请我游石鼓山”。实指游玩涌泉寺,涌泉寺的方丈与林琴南是老朋友,寺里斋席非常可口。 文载:由福州城外泛舟去石鼓山,大约两小时的路程,舟至马尾港先一站称为魁岐,再乘竹篼上山。竹篼是啥子玩意儿,不得而知。 光绪年间一批福建文士爱游石鼓山,如:严复、陈石遗、李拔可、何振岱、王允皙、高梦旦、高子益、郑太夷、以及戊戌变法六君子之一的林旭,而他们的“精神领袖”则是陈宝琛,陈宝琛为晚清著名的清流人物,尔后为末帝的师傅,人尊太傅。在动荡不安的时代,有这样的文化背景,诗酒唱和足以鼓励精神的沉寂与思想的颓废。林琴南在这种文化氛围中译著了《巴黎茶花女遗事》。 林琴南译著《巴黎茶花女遗事》,约四万字,于1899年出版,卷终最后一段,最为感人:“亚猛妹名博浪,二目明澈,聪颖绝伦,而出言婉淑无俗状。见其兄归,乃大喜,竟不知有一勾栏人将为其兄保家声,竟掩抑以死也。”“竟不知有一勾栏人将为其兄保家声竟掩抑以死也”之语,令人凄绝复凄美。《巴黎茶花女遗事》译著,反映了西方的礼教与东方的礼教一样“吃人”。 2023年7月赴福建旅游,履涉大半个福建,感谢张文蔚警官的厚爱,但是没有去谒拜石鼓山及涌泉寺,诚为憾事。 该去的地方没去,今年一定要补上,去该去的地方旅游。
佘汉武写于马文化研究室
佘汉武国画作品欣赏:
![]() ![]() ![]() ![]() ![]() ![]() ![]()
来源:湖南民生在线
作者:佘汉武
编辑:徐满哥
一审:徐满哥
二审:余 生
三审:吴明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