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副关于田汉的对联,曾经名动香港,一时洛阳纸贵,至今余兴尚浓。
田汉有二种说法:
一:泛指种田的农民,如吾辈。
二:人名,田汉先生。
先说一、再说二。
中国是个拥有五千年辉煌历史的农业大国。中国的农业文明,曾经引领世界潮流。农业文明离不开农民,所以种田人叫田头汉子或者庄稼汉,简称田汉。
田汉:是农民的另一种称呼。
社会不断的进步,农民的称呼也不断的改变: 城里人没有粮食吃时,称呼农民为农民大爷。城里人刚有粮食吃时,称呼农民为农民伯伯。城里人粮食够吃时,称呼农民为农民兄弟。城里人有粮食剩余时,称呼农民为农用工。城里人吃得撑着时,称呼农民为乡下人。城里人撑得行将就木指日可待时,还不忘记称呼农民为农蛮子或者乡巴佬…… 我是乡巴佬,于是我顺手一挥赋诗一首:
无题
佘汉武
心声一曲酒三瓢,
大块文章顺手浇。
字画长开名士眼,
山川易折老夫腰。
曾哀世上屠龙剑,
不及人间引凤箫。
南国初停梅子雨,
已无蓑笠水云谣。
田汉第一种说法:泛指农民。再说田汉第二种说法:田汉先生。 田汉,(1898一一1968)字寿昌,笔名陈瑜。湖南长沙县果园乡人,蜚声世界的剧作家,革命戏剧运动的奠基人和戏曲改革运动的先驱、小说家、诗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作者。 改革开放之初,法国《欧洲时报》黎翁先生寄给香港《新晚报》粱羽生先生的一副怀念田汉先生的对联。事情是这样的,周策纵教授以朋友高明先生的名字作下联,请黎翁先生对上联。如下: “高明问高明:高明不高明。高明答高明:高明,高明!” 黎翁先生以田汉先生的名字作上联对句: “田汉语田汉:田汉非田汉。田汉学田汉:田汉、田汉。” 对联如下,人事巧对: 田汉语田汉:田汉非田汉。田汉学田汉:田汉、田汉;
高明问高明:高明不高明。高明答高明:高明、高明。
黎翁先生的对句是有“本事”的。一九二九年,田汉先生应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邀请,率领“南国社"剧团到晓庄师范学校演出,该校是陶行知先生推行农村教育,专门为农民办的学校。 陶行知先生致欢迎辞说;“今天我以“田汉”的资格欢迎田汉先生…”。 田汉先生非常巧妙的致答谢辞说:“我是假田汉,应该向你们这些‘真田汉’学习…”。 对联的第一个“田汉”指剧作家田汉,笫二个“田汉”指农民。当日欢迎田汉先生的晓庄学生,的确是“真田汉"的农民兄弟。 梁羽生先生将这副对联刊发在香港《新晚报》的文学副刊上,一时洛阳纸贵,名动香港。虽然“议论纷纷、莫终一是”。但是此联非常有趣,真个是“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上心头”。 此联至今臧否不止、余兴尚浓。
佘汉武写于马文化研究院
![]() 佘汉武应邀到湖南岳阳张谷英村献艺时留影
佘汉武个人简介:
佘汉武,湖南长沙望城人,生于1968年11月。二十岁时偶然遇上湖南大学副校长谢彦玮教授,教授视为奇才。送其至老朋友湖南大学岳麓书院研究室主任谭修教授门下学习诗词联曲赋,同时拜八十高龄的刘家传先生(原总理朱镕基先生的老师)学习古文学,前后五年。
1993年在湘潭白石文艺开发公司工作时,拜齐白石大师的三孙齐金平先生为师学习齐派画,画虾得齐派不传之妙。1995年入湖南老画家伍祥干先生门下学习花鸟画。同年,在当代诗坛巨擘熊东遨先生的关心下到湖南机械进出口集团工作。近距离向先生学习诗词联曲赋的创作…… 1999年回乡务农。蛰居乡野餐饮林泉。30年来画马过十万匹,为江苏江阴华夏书画院沈小洪院长画千米长卷万骏图(此画一公里长),沈小洪先生代我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为广东阳江阳西大垌山万佛净业寺弘隆方丈画千米长卷万骏图(此画一公里长)。数十年来,从县级刊物至《作家报》《诗刊》等刊物上发表作品四千余件。出版《画马三日通》、《画虾三日通》《画鸟三日通》等专著多部。诗联作品在长沙郭亮故居、新华联铜官窑、岳阳县大云山国家森林公园、西安皇城古庙、尤溪朱熹故里等数十处刻匾或勒石。湖南卫视、经视等为佘汉武作过报道。参加镇、区、市、省及全国性的美术展多次。
诗、词、联、文、书、画等作品获各类等级奖计三百余次(证书佐证)。
地址:410218、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格塘镇茯林新塘218号。
电话:15616217215(手机号即微信号)
佘汉武作品欣赏:
![]() ![]() ![]() ![]() ![]() ![]() ![]()
来源:湖南民生在线
作者:佘汉武
编辑:徐满哥
一审:徐满哥
二审:余 生
三审:吴明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