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百之翁的我,差不多每天读书、写字、作文、吟诗、绘画、喝酒。每天忙碌十小时,于是我发表作品,银子的不多,笑话的不少,毕竟文学艺术是我的职业。我是个非常敬业的人,所以衣食无忧。
今天将《论语》与《道德经》交叉式阅读,读出了思想,读出了境界,读出了懵懂,读出了庐山面目。一个孔子,一个老子,一个儒家开山祖,一个道家祖师爷。一个给人立规矩,一个教人无规矩,这俩玩意儿忽悠人是把好手。不信,请看:
鲁迅先生说:“孔子的伦常是一味收拾弱者的方法,孔子到死以后,我以为可以说运气比较好的一点,因为他不会噜苏了,种种权势者便用种种的白粉给他化妆,一直抬到吓人的高度。”
孔孟之道,成了伪君子赖以高尚的遮羞布。中国的文化只有“内法外儒”,而不是“儒道互补”。对外讲究儒雅,讲究礼仪,对别人“克己复礼”。对内的权力斗争全是法家阴阳家的那一套,阴谋而凶狠,诛家灭族。
鲁迅先生对孔子的“仁义道德”的作了高度的概括:“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孔子的儒,老子的道,达摩的禅,从古到今都在忽悠人,一直是附庸风雅之辈的好牌坊,公仆在仕途上被人下了绊子,立马夹着尾巴躲起来参修:非儒即道或者禅。如果重出江湖,首要任务:给他人下绊子。
道家祖师爷是老子,也是忽悠界的祖师爷:“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这些话可以胡乱停顿,都不算错误。古往今来,都说《道德经》的意义深奥而复杂,涵盖了宇宙、人生、道德等多个层面的哲学智慧。读着读着,我发现是一篇绕口令,而且水准不高。
《论语》与《道德经》是“经学”中的经典,是孔子与老子高高在上,用严肃拗口艰涩枯燥的语言,忽悠智商打了折扣的弟子的方法之一。
上世纪三十年代,南方之何健、北方之宋哲元、广东之陈济棠等明令读经,尤其是《论语》、《道德经》等,并且启动议案。傅斯年先生坚决反对,他对胡适先生说:“中国历史上的伟大朝代创业都不是靠经学,而是提倡经学之后,国力就衰弱了,汉唐宋明都是实例……”。言外之意,经学这玩意儿非常不靠谱。
其实,家庭也是一样,每天之乎者也、子曰诗云、肯定会呜呼哀哉的。
于是我将《论语》与《道德经》作绕口令或者笑话看。
诗云:
谁说诗文无市场,
手中笔墨换钱粮。
人生百岁无闲日,
不拜圣贤拜孔方。
佘汉武写于马文化研究室
佘汉武作品欣赏:
![]() ![]() ![]() ![]() ![]() ![]() ![]()
来源:湖南民生在线
作者:佘汉武
编辑:徐满哥
一审:徐满哥
二审:余 生
三审:吴明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