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时下是个钱、权、色互惠互利,又不失丛林法则的时代。什么都没有的我,接茬传话,实话实说。
人们最喜欢干的或者正在干的三件事:转弯抹角的炫耀自己,添油加醋的贬低别人,相互窥探的搬弄是非。 以上是敝人的一家之言,姑且言之姑听之。如果言不副实: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朋友是生活中的财富,金钱是生活中的工具,”我深有体会。 六朝古都的陈双锡先生是晚清重臣陈孚恩的后人。先生的祖上以读书与做官为职业。时过镜迁,先生蛰居南京,以传道、授业、解惑为己任。由于先生近些年来,差不多每天在网上读我的文章,觉得我骂人不用赃话,论弊不用赃词,诗、词、联自成一格。先生去北京参加文化活动时,在一家古玩市场买了些“名家画集”与“书画拍卖图录”寄给我,说什么读我的文章,没有付费,馈赠些于我有益的书籍,相互抵消……。还说我的文章:“看似弱不禁风,旧事能推陈出新,故事能扬清激浊。”近来没有看见我赋诗,希望我顺手一挥……。 收到先生馈赠的书籍(附图),即兴赋诗一首。由于我的书房在楼上,每天读书、写字、吟诗、作文、绘画、喝酒,必须登楼。诗云:
我非人物也登楼
佘汉武
心仪时令顺潮流,
种菊花黄染素秋。
天惠生灵能赐福,
我非人物也登楼。
缥缃未破倾情读,
气象长新放胆收。
自喜余年忙一事,
砚田轭重拓荒牛。
答谢陈双锡先生赠书
赠叠心声悟宿缘,
相期晚及自由天。
亚欧气象皆如此,
始信人间道未偏。
想起陈先生来,我无地自容。先生祖上“阔过”,而且门阀高大,自己博览群书。比起时下的某些名誉文人,要高尚得多。 时下的名誉文人很多,动辄以加入协会为荣,皇城根儿的脚下有个诗词学会,还有一个楹联协会,偶尔读到诗联界一些“搴旗斩将的扛鼎之作”,无不打上“高、大、上、正能量”的烙印。我有一种“和尚摸得我摸得”的感觉。原来如此,不过如此。 陈先生说我的诗词联“成一家之言”。不愧是朋友,听到了靴子落地的声音。时下的诗联界是个“爷”,美其名曰:左爷,左爷一胎养四子:老大叫大话,老二叫空话,老三叫套话,老四叫废话。父子五人,提笔“先忧后乐,忧国忧民”,转笔“愤世嫉俗,正道挽颓”……。有时朋友碍于面子,点评时讲些大不列颠的奉承话,如:“古朴如谣,明畅如策,栉比如赋,清纯如鉴……别具一格”。作者即读者,自己创作自己看,“不足为外人道也”,不遗余力地为造纸厂、印刷厂、废品店创收。 在一个往水里兑酒的时代,能有真情实感的文章越来越少,朋友亦如文章,见字如面。 我非人物也登楼,登楼眺远,眺望六朝古都的故人,眺望石头城上的知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