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初年,缘于“婚姻自主、恋爱自由”,太监张静轩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太监娶了窑姐”,成为北京人津津乐道的故事。
其实也没有啥子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是有些天花乱坠。太监张静轩与窑姐花红妮准备结婚,这消息给《大公报》的狗仔队嗅到了风声,马上向《大公报》的副刊主编作了汇报,狗仔队捞了一些信息费。
作为清末民初发行量最大的报刊之一的《大公报》,听到太监张静轩又要结婚的小道消息,觉得是个非常好的新闻,于是派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了太监张静轩,并且将《太监窑姐要结婚》的文章刊登在“副刊头条”:《大公报》的“副刊头条”抛出此文,如同晴空炸响了一个霹雳,整座北京城骚动起来。《文萃》、《晨钟》、《益世报》、《新北京》、《世界日报》、《北洋画报》等著名的报刊杂志跟风挺进,用不同的视觉报导“太监与窑姐”的终身大事。一时间新郎新娘成了北京城内家喻户晓的人物。
新郎张静轩,是清末著名的太监,曾经供职“内廷采买司”,那是一个肥缺,是一个建设在金山银海上的花花世界。即使大清皇帝退了位,宫里的太监们跟着失了业,张静轩依然是个富贵的主。
太监张静轩略通文墨,形象俨然如帅哥部落的代言人:高大英俊、气宇轩昂、风度翩翩、仪表堂堂。不知何故,把自己给骟了,从此以后,传宗接代的“行头”成了“形式主义”,无精打采的悬着。太监张静轩的工作单位如同时下的“城投公司”,水过地皮湿,他的财富足可以上“福布斯的排行榜"。即使封建独裁的清王朝在民主革命的浪潮中呜呼哀哉了,也不影响张静轩上流社会的生活,因为他口袋里有的是白花花的银子。
人是不能免俗的,何况是清朝末年有钱有权又有势的太监张静轩,他凭着口袋里的银子,偷偷摸摸的结过几次婚了。岁月一晃眼,到了民国,追求“男女平等,自由恋爱”,大监张静轩决定大张旗鼓的再次结婚,借以提升自己的威望。对内“雄”不起,对外“雄"纠纠。
太监的洞房花烛夜不叫喜结良缘百年好合,而是叫“结菜户"或者“对食"。意思是找个稳定性、持久性给你做菜吃的人,美其名曰“结菜户",或者叫孤男寡女相对坐着吃饭的人,所以叫“对食”。不干巫山云雨解缆插篙的下流勾当,时髦话叫:“名誉夫妻",或者“形式主义夫妻”。用事实说话:“井水不犯河水。”
再说新娘子花红妮是北京城里红极一时的窑姐,属于十指不沾泥的“床上用品"。由于用量过度,用途过广,加上人老珠黄,准备“干一票”后退出江湖,择善从良。于是觉得太监张静轩是最好的人选,属于非常合适的猎物。
色鬼太监张静轩进入了窑姐花红妮的视野,她下套了。
太监张静轩给窑姐花红妮赎了身,从良后的窑姐花红妮要求张静轩办一场“教科书级别的婚礼",让世人景仰“阉人与妓女”的伟大爱情。太监张静轩觉得“娘子”的话,堪是有理,照章行事。
在媒人与媒体的掺和下,“太监迎娶窑姐”的婚礼办得风光无限非常成功,成了人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一则掌故。
好景不长,有一天太监张静轩出门访友,窑姐花红妮趁此机会,将家中的金银财宝、名人字画、珍珠玛瑙、黄金首饰等贵重物品席卷一空,远走高飞,杳如黄鹤。
从此在民国稗史中,留下一个茶余饭后令人唾液四溅的掌故:太监娶窑姐,各有所图。
佘汉武写于马文化研究室
![]()
佘汉武个人简介:
佘汉武,湖南长沙望城人,生于1968年11月。二十岁时偶然遇上湖南大学副校长谢彦玮教授,教授视为奇才。送其至老朋友湖南大学岳麓书院研究室主任谭修教授门下学习诗词联曲赋,同时拜八十高龄的刘家传先生(原总理朱镕基先生的老师)学习古文学,前后五年。
1993年在湘潭白石文艺开发公司工作时,拜齐白石大师的三孙齐金平先生为师学习齐派画,画虾得齐派不传之妙。1995年入湖南老画家伍祥干先生门下学习花鸟画。同年,在当代诗坛巨擘熊东遨先生的关心下到湖南机械进出口集团工作。近距离向先生学习诗词联曲赋的创作…… 1999年回乡务农。蛰居乡野餐饮林泉。30年来画马过十万匹,为江苏江阴华夏书画院沈小洪院长画千米长卷万骏图(此画一公里长),沈小洪先生代我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为广东阳江阳西大垌山万佛净业寺弘隆方丈画千米长卷万骏图(此画一公里长)。数十年来,从县级刊物至《作家报》《诗刊》等刊物上发表作品四千余件。出版《画马三日通》、《画虾三日通》《画鸟三日通》等专著多部。诗联作品在长沙郭亮故居、新华联铜官窑、岳阳县大云山国家森林公园、西安皇城古庙、尤溪朱熹故里等数十处刻匾或勒石。湖南卫视、经视等为佘汉武作过报道。参加镇、区、市、省及全国性的美术展多次。
诗、词、联、文、书、画等作品获各类等级奖计三百余次(证书佐证)。
地址:410218、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格塘镇茯林新塘218号。
电话:15616217215(手机号即微信号)
佘汉武作品欣赏:
![]() ![]() ![]() ![]() ![]() ![]() ![]() ![]() ![]() ![]() ![]()
来源:湖南民生在线
作者:佘汉武
编辑:徐满哥
一审:徐满哥
二审:余 生
三审:吴明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