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18岁的血气方刚,他高吟着“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间何处不青山”的诗句,告别父母和韶山乡亲,毛泽东来到长沙求学。他不仅强调读有字之书也强调读无字之书,他在《讲堂录》中写到:“闭门求学,其学无用,欲从天下国家万事万物而学之。则汗漫九垓,遍游四宇而已。”日前,湖南一师学子重走毛泽东当年的游学之路。
12月2日早上8:30左右,湖南一师学子到达1917年毛主席与同学萧子升游学的第一站—宁乡石仑关。 ![]()
在石仑关,一师学子了解到毛泽东游学的目的十分明确,就是为改造中国而了解中国。他一路上接触最多的就是贫苦的工农阶层,这也让他体会到了身上的责任之重。毛泽东高尚的情操、热枕的爱国情怀、朴素的生活方式、高度的革命热情让一师学子深深为之感动、敬佩。
当天上午10时许,一师学子参观了宁乡湘都生态农业园。一师学子了解了湘都的产业振兴,当地农民自己耕种蔬菜,种植水果,养殖特色花猪打造具有湘都特色的农业生态园。湘都的农产品不仅有通过线下在宁乡及周围销售,也有专业的线上销售渠道。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使得湘都的农业收入有了较大提升,这也为当今乡村产业振兴发展提供了借鉴。
11:30左右,一师学子到达宁乡云山书院。云山书院始建于清同治年间,至今已有一百五十多年历史,它任然坚持以书院本身为“教室“,书院的陈列馆中呈现了书院各个时期的革命历史,一段段鲜活的红色历史重现,如此深厚的红色历史文化底蕴使得云山书院在历史长河中始终保持着鲜明的活力。为了书院更好的保护和传承历史红色文化,应加大宣传和保护力度。
下午2:00左右,一师学子到达宁乡密印寺。当年毛泽东游学到此因识别出了金佛而被方丈留下,两人在密印寺促膝长谈。此次长谈使毛泽东领悟到了“救国救命在于找到大本大源,而大本大源在于工农大众的深刻道理,为找到救国之路打下了基础。毛泽东也曾为密印寺题词”沩山是个好地方,应该好好保护起来。” ![]()
当天晚上6时,一师学子到了安化梅城镇,参观了梅城红色文化展览馆。馆中收集了许多革命时期的书籍和文物,抗美援朝将士所留下的衣物和枪弹,名间艺人剪出的一百多个形态各异的毛主席头像和革命先烈的亲笔书信。
12月3日10:20左右,一师学子到达桃江张子清纪念馆。纪念馆展示了张子清在革命战争时期的英勇事迹。他为人正直,忠于革命,忠于中国共产党。张子清的父亲张建良是当时非常有名的反帝爱国将领,他对张子清说一定要记得国家的耻辱,立志振兴祖国,拯救人民,正所谓:“留子孙以财不如留子孙以清白”。他们的高尚情操令人深深动容。一师学子不禁思考自己的行为举止,人生目标以及社会责任。
![]() 下午2点半,一师学子去了益阳的龙洲书院,这是当年毛萧子两人拜见书院山长的地方。龙洲书院位于益阳资江南岸龟台山上,当年毛泽东游学至此,两次在书院留宿,并说“龙洲书院是个读书的好地方!”我们参观了学校,如今学校已有新建的教学楼,教学设备比较完善齐全,校园环境良好。 ![]()
下午4点,一师学子来到世界木文化博物馆“天意木国”。刚进馆,一个用阴沉木制作而成的厅台给观众以极大震撼:木材上的纹理清晰可见,体积十分庞大并且是无拼接而成。展馆共有六个展厅,里面所有的展品都是以木材雕刻而成,手法有粗雕、细雕、钝刀等等,透过一件件的展品,我们可以体会到工匠们倾注于雕刻之上的心血,这些展品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展馆中有一幅历时三年雕刻而成的作品——红军长征,展馆以此方式传承着红色文化和红色精神。在这幅作品中红军爬雪山、过草地、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等等都展现出来。
![]()
一师学子通过为期两天的研学活动,对当年毛泽东的游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正所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读这本无字之书任重而道远。传承红色文化需要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高红色景点的知名度,打造多方面融合发展的研学线路,充分挖掘资源的可利用性。
来源:湖南民生在线
作者:吴琦婷
编辑:徐满哥
一审:徐满哥
二审:余 生
三审:吴明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