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人画马,湖南“第一马”,乃张一尊先生,唯张一尊先生马首是瞻。笔者也画马,但水平仅可给张一尊先生磨墨。
马字好做文章。 笔者写文章信马由缰,如同天马行空。回首青梅竹马,而今心猿意马,日子过得马马虎虎,有愧于马齿徒增。也曾鲜衣怒马,即使人困马乏,也要在艺术界饮马长江……
湖南人画马首推张一尊先生。还有许多画马名家:如徐克勤先生、凌文虎先生、陈凯良先生、石立安先生、谭演湘先生、佘汉武先生(我也厚着脸皮叨陪末座沾点光)。
天下名马,人们马上想起“日行千里、夜行八百”的赤兔马,以及卢、乌骓、绝影、昭陵六骏等。国画中的马是吉祥物,如龙马精神、马到成功、跃马扬鞭、走马上任、戎马生涯等。 说来有趣:一位家住北京的一级作家朋友问我:“佘先生,你们长沙市的街头还有报刊亭吗?” 我说:“早就没有了。” 他说:“北京也一样,上海差不多,近些年报刊亭消失得无影无踪……” 朋友还问我:“佘先生为什么喜欢画马,而且是奔驰的马,也不怕累死它们?” 我向朋友作了详细的解释:“小时候家里穷,自从父亲买了一匹马拖板车运送陶土后,家中的日子有了起色.我在10岁时就跟着父亲拖板车,所以对马有感情,所以我热忱于画马。30年来画马逾二十万匹。2016年为江苏江阴市华夏书画院院长沈小洪先生画“千米长卷万马图”(一公里长)。沈先生侵犯我的版权,用他的名字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我为老朋友广东阳江阳西大垌山万佛净业寺弘隆方丈画千米长卷万马图(一公里长)。我画的马很少有静止的,差不多都在狂奔,‘因为生命在于运动’。我的马自成一派,学习唐人石刻的‘昭陵六骏’。有一种强劲的大国盛世的气象。赏心悦目心旷神怡,当然瞽者例外……” 写马的文章好写,可以信马由缰。言归正传,谈谈“湖南第一马”。 被誉为湖南“第一马”的张一尊先生(1902一一1973),系湖南吉首人,中国美协会员,湖南省第一届美协主席。 曾经与原长沙市望城县(现望城区)诗协耆宿戴羲先生聊天。他年轻时拜张一尊先生为师,学习画马,多次见过张一尊先生。 戴羲先生说:“张一尊先生家里有一个很大的画案,供他泼彩挥毫。先生个子不高,挺拔结实。双目炯炯灼灼生辉。明肋亮骨身手矫健,谈吐朗爽起落有致,极具艺术家的风采。 在运动频繁的年代,作为教师的戴羲先生去拜谒张一尊先生,那是偷偷摸摸提心吊胆的忐忑不安。 张一尊先生的书画生涯颇具传奇色彩。他6岁玩弄丹青,尤其喜欢画马。他学马叫可谓炉火纯青:学公马叫,能把对面山上的母马呼唤过来。学母马叫,能把隔河的公马忽悠争渡。他模仿马的喜怒哀乐惟妙惟肖。尤其是模仿马在地上打滚的样子,令观者如醉如痴。 说来话长,1922年,张一尊先生从沅陵联中毕业后,考入长沙武卫军事学兵营。后来从军,历任连长、营长、团长、沅陵防空少将副司令。 1942年以后,张一尊先生离开军营,心无旁骛的研究诗书画,尤其是研究画马。并且在全国各大城市举办个展达17次之多。 当年张一尊先生画马与徐悲鸿先生齐名,有“南张北徐”之称。 引用张一尊先生的原话:“画画不可闭门造车,画马要以马为师,绘画艺术不是照像,在不悖物象形态结构原则下的‘艺术’……徐悲鸿先生是画马名家,有些马吃不到草,脖子短了……会饿死的。” 水墨写意马,张一尊先生自诩是“纯粹的中国血统"。其实笔者画的马也是。只是笔者没有他的名气大,因为他是湖南第一马。 行文至此,不可无诗:
马
佘汉武
吾马竟如何,来去奔如电。
四肢欲踏云,终年不知倦。
曾侍穆王驰,旋赴瑶池宴。
千金市骨还,至今名尚传。
痛饮江海干,长嘶天地颤。
回首牛和羊,因不驱驰贱。
注、传:音卷,去声十七韵霰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