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于露
8月5日,首次站上奥运赛场的我国选手徐惠琴获得女子撑竿跳高比赛第八名,而上一次有中国选手站在奥运会女子撑竿跳高决赛赛场,还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虽无缘奖牌,但能取得这一成绩已经相当难得。
人类运用自身能力跳跃的高度极限目前是男子跳高世界纪录2.45米,而借助玻璃钢撑竿这种器械后,人类跳跃的高度提升到了惊人的6.18米。在这个过程中,人体的用力会影响撑竿,竿子的弹性变化也制约着运动员的动作。
撑竿跳高比赛对于撑竿的长度和粗细都没有规则限制,但需要竿子表面光滑。同样长度的撑竿,粗细也并不一样,以适应不同体重、不同跑动能力的运动员的需求。运动员日常会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不同的撑竿进行训练,并根据比赛当天的身体状态、天气等因素从多根自备的撑竿中选择最合适的。
回顾撑竿跳高运动的发展史,1896年第1届奥运会上就已经出现了撑竿跳高比赛,当时使用木竿,最好成绩为3.3米。1905年,比赛开始使用重量较轻、有一定弹性的竹竿,最高成绩达到了4.77米。1930年,又出现了更为坚固的金属竿,运动员可以提高握竿点,加快助跑速度,最好成绩达到了4.8米。1948年,美国设计制造出重量更轻、弹性更强的玻璃钢撑竿,目前使用该类撑竿跳已突破了6米的高度。
制造撑竿的材料经历了各种演变,撑竿跳高的技术和规则也不断发展和进步。
“撑竿跳高各技术环节中,人的技术动作与竿的状态和性能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赖、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高质量的撑竿跳高技术,应该能够充分反映出‘人—竿’协同运动的特征。”北京体育大学田径国际级裁判、国际田联二级讲师许占鸣介绍,决定撑竿跳高成绩的主要因素就是握竿高度和腾起高度,这两个因素与撑竿的长度和弹性性能密切相关。现代撑竿跳高技术广泛采用自由式起跳、鞭打式摆体等技术,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挖掘、发挥、利用人体的运动能力和玻璃钢撑竿的优越性能。
“全国从事撑竿跳高这一项目的现役运动员人数大约在百人上下,体育院校开设这一专业的也较少。”许占鸣认为,这个项目技巧性较强,应该是我们国家的潜优势项目,关键就在于深入研究撑竿的特性,更好提高人体借助撑竿的运动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