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2月19日消息(记者朱宏源)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19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负责人、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曾益新和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重点人群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 那么,我国的国产疫苗研制进展如何?安全性怎么样?如何保证高风险人群和符合条件者,能按时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在冬春季节到来之际,我国将对部分重点人群开展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曾益新表示,高风险人群优先接种疫苗除了能对这部分人群起到保护作用,同时也能有利于“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体疫情防控工作。 具体来说,我国目前接种的策略是按照“两步走”方案,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接种。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负责人崔钢介绍:“第一步,主要是针对部分重点人群开展接种,这些人群包括从事进口冷链、口岸检疫、船舶引航、航空空勤、生鲜市场、公共交通、医疗疾控等感染风险比较高的工作人员,以及前往中高风险国家或者地区去工作或者学习的人员,尽力缓解输入性疫情防控的压力,降低本土病例发生和国内疫情暴发的风险。第二步,随着疫苗附条件获批上市,或者疫苗产量的逐步提高,将会有更多的疫苗投入使用。通过有序开展接种,符合条件的群众都能实现‘应接尽接’,逐步在各人群当中构筑起人群的免疫屏障,来阻断新冠病毒在国内的传播。” 针对人们关注的疫苗怎么打、到哪儿去打等问题,崔钢表示,各地将按要求及时公布接种点和接种时间,大家可关注所在地的卫生行政部门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发布的信息。崔钢说:“通常情况下,接种单位都是设在辖区的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或者综合医院,一般所在的辖区都是涵盖的。如果接种涉及到一些集中的单位,我们也会考虑设立一些临时接种点,上门服务。同时,我们也会通知相关单位或者个人到哪去打、什么时间去打,把时间提前预约好。另外,大家也可以咨询所在的辖区地方卫生行政部门或者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也请大家关注相关信息发布平台。” 一些国家接种者出现了头痛、过敏这样一些罕见的严重的不良反应。针对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后,出现了不良反应如何处置的问题,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焦雅辉提醒接种者,一定在接种过程中要如实向医务人员反馈个人身体健康状况。焦雅辉说:“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头痛发热,还有接种部位局部的红晕,或者出现了硬块,另外还有一些人有咳嗽、食欲不振、呕吐、腹泻这些常见的不良反应。在接种过程中一定要向医务人员如实反馈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有什么样的基础疾病,现在是不是正在处于疾病的发病期,有没有过敏史,是不是过敏体质等。据以往的经验来看,这些不良反应往往都会在接种后30分钟内出现,所以接种者都要在接种以后在接种点停留30分钟。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出现一些问题,医务人员可以及时处理。回家以后,出现了这些不良反应相关症状也要及时就医。” 新冠病毒疫苗的紧急使用接近5个月,安全情况怎么样?现在能让老百姓放心去打吗?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工作组组长、国家卫生健康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郑忠伟表示,我国已累计接种超百万剂次新冠病毒疫苗,没有出现严重不良反应。“7月份以来,到目前,在自愿、知情、同意的前提下,对高风险暴露人群进行了紧急接种,目前累计已经完成100多万剂次的新冠病毒疫苗紧急接种工作。经过我们严格的不良反应监测和追踪观察,没有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研究表明,没有出现严重的安全隐患。正因为有这样的基础,我们才能够确定这次在重点人群中开展新冠病毒疫苗的接种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