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时间以来,他们在查漏补缺方面,不得不完善各种资料,住房、医疗、教育、产业等资料,都要重新检查一遍。仅饮水工程这一块,就包括安全饮水台账、运行记录台账、管护台账、饮水安全明白卡台账等……”近日,西南地区某驻村工作队队长向记者大倒苦水,在脱贫攻坚验收的压力下,资料表格填写占用了大量精力,压得喘不过气来。(据2020年第15期《半月谈》)
看似老问题,实则新表现。基层干部的一句“脱贫攻坚决胜咋成了资料决战呢?”,凸显出在脱贫攻坚验收中存在着程度不一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有些甚至过犹不及,《半月谈》还披露了西部某村“迎检现状”:今年仅住房资料信息录入,就有2个APP,再加上去年一个APP系统,共有3个APP系统需要录入。“村里有200多贫困户,干部只能没日没夜填写,每天就像打仗一样。”今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以来,各地各级各部门集中时间对督查检查考核事项中简单以开会发文、填表报数、微信关注等作为评价工作依据的做法进行了集中清理,基层减负取得明显效果。但由于新冠肺炎和洪涝灾害的叠加影响,有少数地方和部门为了补齐“短板”,展现“亮点”,又开始一个劲地推广APP和增加报文报表数量,而且动辄就以纳入脱贫攻坚考核相“威胁”。这种死灰复燃的“表哥表姐”,值得警惕。
决战脱贫攻坚,已经到了最为关键的冲刺阶段,满打满算只有三个多月时间。诚然,作基层干部,压实其工作责任,精准报送脱贫攻坚的相关情况,必须实打实完成,更无可厚非。然而,有些地方有预检、再检,有市级抽查,有县级自检,各级有各级的要求。因此,每一次检查之后,都必须整改,同一子项目,可能也得准备几套台账和资料,以应付不同的要求。这样做,让基层干部特别是镇村两级望而生畏、疲于应付,大大削弱了他们为民解难事办实事的精力,影响了其正常工作。
要想脱贫攻坚出彩,真正有“面子”,各级党委政府要崇尚实干精神,少些“纸上谈”,多些“现场干”,深入一线,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为了贫困户的产业做实做细。功到自然成,到时候,贫困户脱贫了,老百姓腰包鼓了,没有太多的表格和资料印证,我们党员干部同样更会有“面子”,在人民群众心中的“质”与“量”一定比翼双飞,几何增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目前,到了决战脱贫攻坚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刻,我们唯有用踏石留印、务实肯干的工作作风,敢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从而真正让群众得实惠,增强幸福感,一些不那么必要的表格、资料填写等工作,应该尽量减少,让基层干部有更多时间更多精力放在因疫情和自然灾害影响的产业项目上,致力为群众解决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上。否则,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得不偿失。(澧县纪委监委 万传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