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梦CMS - 轻松建站从此开始!

个人文学爱好网-湖南民生在线-湖南民生网-湖南民生在线网

当前位置: > 健康·养生 >

《平安经》遭热议背后的三个冷思考

时间:2020-07-31 14:53来源:三湘风纪网 责任编辑:刘艳
  今年有些不平静,新冠肺炎疫情横扫全球、洪水如猛兽般咆哮……多变与动荡之际,平安成了人们最朴实、最迫切的愿望。
 
  近日,网络媒体热议一本名为《平安经》的书。按常理,取名《平安经》,若言之有理,让人信服,算得上应时应景,然而仔细一看,整本书以“XXX平安”造句,简单重复,遍地流水。令人咋舌的是,此书作者并非顽童稚子,而是吉林省公安厅党委副书记、常务副厅长贺电。媒体披露有关质疑后,吉林省委迅速行动,决定成立联合调查组进行调查核实。相信不用多久,N个疑点将一一解开。
 
  一部《平安经》恰似一面照妖镜,照出了当下存在的一些歪风邪气,让人不得不警惕。
 
  一是胡乱贴金。少数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为了谋求“进步”的资本或者让自己显得高雅、高明、高贵,不管自己行不行、能不能,就忙于挥毫泼墨、著书立传,有的甚至请人代笔,最终马脚全露,颜面尽失。类似这样的例子,古今皆有。如民国军阀张宗昌当上山东主席后,为了沾点“文气”,找人帮忙出了本诗集,收录了类似“大炮开兮轰他娘,威加海内兮回家乡。数英雄兮张宗昌,安得巨鲸兮吞扶桑”的诗作,贻笑无数后人。盲目附庸风雅,只会适得其反,用黑炭给自己抹了黑。
 
  二是阿谀谄媚。据粗略统计,《平安经》一书中,“平安”二字占了全书40%以上的篇幅,诸如“1岁平安,2岁平安,3岁平安……北京火车站平安,西安火车站平安,郑州火车站平安……”等词句“爬满”一地。然而,针对此书,当地有人专门为其组织公益朗诵活动研讨会,部分媒体、学者、诗人不吝赞美之词,称此书“语言精彩、句子优美、儒林巨制”,算得上“跨国传世的经类大作力作”,甚至是“历代和当代仅见的首部平安经书”。《平安经》如此内容能够出版已是令人费解,而出版之后得到“热捧”,更是让人大跌眼镜。
 
  三是借书敛财。《平安经》一书定价高达269元/本。书的销量如何、“稿费”如何、是否涉嫌借书敛财等有待进一步查实,而类似借出书敛财的行为以往早有披露。比如,国家药监局原副局长张敬礼“笔耕不辍”,喜好著书立说,其中的一本卖到了566元的天价;郴州原市委书记李大伦在位时凭借《大伦书法作品集》和《岁月如诗》两本书,获取巨额“稿费”……殊不知,那些为“天价书”慷慨解囊者,并非看重书中的思想和文采,而是觊觎书之作者手中的权力,若中此“圈套”,再高雅的书籍,也难掩其“俗气”“腐气”和“铜臭味”。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诗圣杜甫之言,彰显著书立说并非易事,更不是一件人皆可穿的外衣。作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对于著书立说等事必须慎之又慎。首先,要有自知之明,不“犯迷糊”。要一日三省,常揽镜自照,清楚自己的位置,清楚自己的真才实学,切不可东施效颦,掩耳盗铃;其次要恪守常识,不“被捧杀”。懂得基本常识,拥有基本判断力,不至于被人糊弄、麻醉。因为基于权力、官威给出的赞美,很容易变成“捧杀”。须知,一旦权力的护身衣卸下,精于谄媚的马屁精撤退,“皇帝新装”般的闹剧就会上演。再者,要严以律己,不“陷囚笼”。党员干部的正常雅致爱好自然可以。但任何兴趣爱好,不能突破纪法红线,成为利益交换的载体,否则,每一个细微的兴趣爱好有可能被别有用心者利用,成为“溃堤之穴”。(王城长)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湖南民生在线”的所有作品,均为湖南民生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但请注明来源“湖南民生在线”。
2、非湖南民生在线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发邮件至fzpd2008@126.com邮箱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删除。

顶一�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