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新生儿呱呱坠地,妈妈苍白的脸上,沁满了汗珠。我们降生时,母亲到底有多艰辛?母亲节到来之际,深圳宝安区公明街道第一小学的大教室里,210名小学生和自己的妈妈一起观看了母亲分娩录像,分娩的痛苦让许多学生为...新生儿呱呱坠地,妈妈苍白的脸上,沁满了汗珠。我们降生时,母亲到底有多艰辛?母亲节到来之际,深圳宝安区公明街道第一小学的大教室里,210名小学生和自己的妈妈一起观看了母亲分娩录像,分娩的痛苦让许多学生为之落泪。(5月13日《晶报》)
配合母亲节,新闻也“感恩”。看罢深圳那家媒体对小学生观看母亲分娩录像的报道,似乎通篇都是溢美之词,孩子们看了之后只有感动和感恩之语。但事实是否如此呢?报道中称,“录像中有位母亲进行了剖腹产手术。医生在肚子上量好位置后,逐层解剖,切开皮肤,脂肪肌肉等,医生最后从腹中取出胎儿,剪断了脐带,逐层缝合……”看到这样的描述,我就猜测起,难道小学生中没有表示“看了感到害怕”的么? 其实媒体上早就有过类似的争议,4月19日新华社报道,在看到因为母亲不给买一个十几元的小头饰,郑州一名15岁的初三女孩当街狂抽妈妈两耳光的报道后,郑州市秦岭路小学以给二年级的百余名学生集体观看分娩录像的方法,于4月5日上起了一堂特殊的“感恩教育课”。虽然照该校校长的说法,其用意是让小学生们了解自己来到这个世界的过程,感受妈妈的苦痛。但事情一经报道,人们对这个“善于研究教育”、曾经创下“一年被报道100多次”纪录的学校做法,并不都是齐声叫好。争议在于,这究竟是一场感恩教育,还是一场性知识教育?剖腹产场面是否过于血腥?这种前卫的感恩教育是否极端,能否达到设想效果?针对录像教育的内容,该校也有一些小学生实话实说“这是恐怖电影,不敢看下去”。著名心理咨询专家曹芬元在接受央视节目主持人的采访时,同样直截了当地表示小学里的这种另类教育““过于生猛”了。 研究教育不是研究炒作。感恩母亲的新闻宣传,当然需要形式的创新,但要防止为了所谓的“一鸣惊人”,想当然地把成人的思维强加到孩子身上。除了“炒作”上的吸引眼球,很多人是怀疑看一盘录像带就能让孩子学会感恩的。其实,通过让孩子亲自动手烧菜来体味父母艰辛等的平和方式,未必不能起到良好的促动作用。就像一些中小学生在生产实践教育基地开展的“强迫学习烹饪”活动中,有些学生不会做,急得直流眼泪,他们一下子就知道平常妈妈一日三餐给自己做饭的辛苦了!(作者 司马童) Tags:看分 分娩 娩感 感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