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湖北省破解高校内部集权化 多名高校领导被查处 4月17日《人民日报》消息:湖北省破解高校内部集权化,多名高校领导被查处。湖北美术学院原副院长李泽霖、三峡大学原党委书记陈少岚、湖北大学原副校长李金和、... ·湖北省破解高校内部集权化 多名高校领导被查处
4月17日《人民日报》消息:湖北省破解高校内部集权化,多名高校领导被查处。湖北美术学院原副院长李泽霖、三峡大学原党委书记陈少岚、湖北大学原副校长李金和、武汉大学原网络教育学院院长郭学理……职务犯罪高校频发,引起广泛关注。 从举国震惊的“天大事件”到各省频发的“高校职务犯罪串案”,尽管“高校职务犯罪”不是一个法定罪名,却已然成为中国高等教育腐败中路人皆知的典型。 事实上,“内部集权化”在招生录取、科研培训、基建工程、物资采购等方面的自由裁量权是高校职务犯罪频发的直接原因。 经济学家梁小民说得好:在中国,“学而优则仕”的观念太浓烈了,在学术上做出成就后,基本都会涉入管理部门,这样的晋升路线对于很多学者而言并不一定是好事。我想说的是,其实,这样的晋升路线对于高校的规范运作本身就是一个最危险的伏笔: 首先,学校的官本位思想本就存在,行政部门充当着高校老师和学生管理者的多重角色,这中间利益交错,难免藕断丝连。 其次,随着社会知识层次的提升,更多公权执掌者事实上不是高校专家学者的“嫡系”,就是“旁亲”,监管很可能遭遇“学生管老师”的尴尬,这在中国传统的“熟人规则”下往往是高风险的。 最后的关键,是相当多“学而优则仕”的高校管理者缺乏起码的现代管理素养,好比是让一个歌唱家去教国标舞,再加上制度的不完美,很难挡住“内部集权化”的原始冲动。如果再观照一下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家出于保护公共财政的考虑而允许高校自筹经费,再加上审计监管的不接轨,高校职务犯罪就更是火上浇油了。 在笔者看来,高校财经监管制度很重要,但,比监管制度更重要的还是用人制度。(邓海建) Tags:高校 校职 职务 务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