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政治思想、工作状态一直停留在之前,没有与时俱进。我这一停留,把自己留在了监狱的门口……”近日,中国纪检监察报刊发了《德不配位必有殃灾》的文章,对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科技和信息化局原局长叶加河严重违纪违法案进行了深入剖析。
梳理报道发现,叶加河之所以走上不归路,究其原因就是“德不配位”。担任思明区科技局局长后,自诩为年龄最大、职位最高、资格最老、业务最强“四最”局长,拥有绝对权力,无论是外包业务,还是各类科技扶持资金的发放,他一人说了算;在叶加河看来,各种党纪要求无关痛痒,哪怕在党的十九大后,依然不收手不收敛,理直气壮地向管理服务对象要钱要物,把产学研项目审批及补贴发放等优惠政策作为交易的筹码。如此肆无忌惮,就没想过会出事吗?他的理由令人咋舌:“都是熟人、都在朋友圈,又是自愿的,不会举报……加上现金不留痕,这样就‘双保险’了。”搞教育出身的叶加河对自己的“理论水平”更是自信,认为足够应付上面的各种新要求。可被查处时,审查调查人员问他什么是六项纪律,他却一脸茫然,一个字也答不上来……
古语云:“德不称其任,其祸必酷”。当某些领导干部官“位”不断上升,其“德”却停滞不前,甚至出现倒退,就无法驾驭自身所处的“尊位”,最终只会跌下“神坛”,落得被查处的下场,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比如人称“河北第一秘”的李真,做了国税厅长后,感觉自己好像天王老子,当警察把他闯红灯的车拦下来,他立马下车甩了警察一耳光说:“你知道你拦的谁的车吗?”简直狂妄无比,直到被不受控的权力带到“地狱门前”,变成镣铐加身的“死囚”,才从这德不配位的“殃灾”中清醒;还有“当官要当到省部级,赚钱要过十个亿”的陕西省国土资源厅原厅长王登记,他以权谋私,受贿6000多万元,被判处无期徒刑,更荒谬的是,大祸临头这个贪官还在感叹:“我离副省级就差一步之遥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些领导干部栽跟头,往往不是栽在才干上,而是栽在德行上。党员干部只有具备崇高的品德,才能构筑起抵御腐败侵蚀的强大精神世界。清代名吏孙嘉淦,历经康、雍、乾三朝,历任刑吏工部尚书等要职。因一生清廉,没攒下多少积蓄,告老还乡怕遭乡绅土财耻笑,便让人买来十几口厚木箱,装满砖头以充脸面。不想遭人举报,说他德不配位,平常装清廉,实为贪墨官。一经检查,真相大白天下,被后人传为佳话。为官者,不仅要具有普通的人性道德良知,更应具备心怀天下、情寄苍生的高德高知。所谓“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心不越轨,才会行不出格。共产党人为官,图的是造福百姓。补足德行之钙,永葆为民之心,才能做到安守本职、知责尽责,拎着“乌纱帽”埋头干事。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领导干部要想避免站在“地狱门口”忏悔,必须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以德为先导,以法为规范,只有“常慎其身”,为政以德,才能“福禄长享”,行稳致远。(桑植县纪委监委 周俏丽 谷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