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一个有着统一的法律体系的国家,法律本应该是跨越地域、通行无阻的,然而屡屡发生的法官异地执法受暴力阻挠事件昭示,司法的统一与权威在受到公然挑战。 有分析人士说,“地方保护主义是司法统一和司法权威的另一个...
一个有着统一的法律体系的国家,法律本应该是跨越地域、通行无阻的,然而屡屡发生的法官异地执法受暴力阻挠事件昭示,司法的统一与权威在受到公然挑战。
有分析人士说,“地方保护主义是司法统一和司法权威的另一个敌人。” 河南法官湖北执行案件被暴打 今年的三月,对于河南南阳市中级人民法院的法官丁建民来说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忘记,一桩执行了十年的民事案件,一次惊心动魄的执法经历,让他和他的同事们成为了舆论的焦点。 河南南阳市与湖北荆门市相邻,漫漫历史长河中,两地有着很深的渊源,经济往来一直紧密。11年前,河南省镇平县马庄冷冻厂与湖北省五三罐头厂发生合同纠纷,经过法院的审理,1996年5月4日,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作出终审判决,判令五三罐头厂支付马庄冷冻厂违约金166万多元。 按照我国现行法律规定,案件的执行由一审法院负责,因此1996年6月18日,南阳市中院正式立案执行,从此开始了漫长的执行之路。 经历了十年的曲折执行之路。2006年12月8日,南阳市中院依据有关规定作出裁定:追加屈家岭管理区与五三农场共同承担对马庄冷冻厂的还款义务。12月12日,南阳市中院冻结了管理区银行存款370万元,法院这一实质性的举措,为后来管理区和五三农场暴力抗法留下了根源。 丁建民回忆,3月20日,在荆门市中级人民法院4名法警的协助下,南阳中院8名法警到达中国农业银行五三支行,依法扣划已冻结的银行存款。当手续办理到只差银行领导签字时,一名当地男子开始高喊并猛推荆门中院的法警,5分钟不到,现场聚集了上百人,发生围攻现象。当地公安民警赶到现场后,南阳市中院执行人员才得以离开。 3月22日,丁建民带领执行人员再次来到中国农业银行五三支行要求协助执行,同行的还有当地媒体的一名。行长提出让被执行方的领导过来协商一下。没过多久,一群人冲到了行长的办公室,直奔执行人员而来。行长赶紧把办公室门反锁,这些人先喊了一阵门,然后把门踹开,冲着执行人员打起来。南阳市中院法警支队副支队长王全遭到踢打,有人把花盆砸到了丁建民头上,致使其当场昏迷10多分钟,连随行的也未能幸免。 此事一发,舆论哗然,举国关注。荆门市警方于3月27日向社会通报,已对部分参与暴力围攻的人员采取了治安拘留措施;29日,被执行人按照几天前达成的执行和解协议,将166万元执行款汇入南阳市中院的账户,申请执行人马庄冷冻厂也如约放弃300万元左右的利息。 至此,这起耗时10年之久的异地执行案件终于全部执行完毕,然而,在对该事件的定性上,两地仍存在分歧。 江苏法官山东“诉讼保全”遭绑架 异地执法遭遇暴力并不单单出现在执行环节。相比于丁建民和他的同事来说,江苏仪征市人民法院的民二庭助理审判员惠金阳,在被暴力挟持的14小时内,就显得更加无助了。 今年1月29日,在相关法律手续得到审批同意后,惠金阳和庭长王庆斌、法警周万松为一起牵涉江苏仪征市华涤化纤有限公司与山东莱芜市银河纺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经济纠纷,来到被告方所在地山东莱芜市,依法采取诉讼保全,对被告方单位的银行账户采取查询和冻结工作。 在冻结了查询得知的10个银行账户中的4个后,仅冻结了被告方的存款19万余元,与裁定书确定的46万元尚有一定距离,为了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同行的庭长王庆斌和法警周万松到柜台查询冻结,惠金阳被安排等候回执。 当惠金阳拿到中国银行莱芜市分行开具的回执,走出银行大门仅5米多时,两辆汽车疾驰而至,几名身着迷彩服的青壮年从一辆面包车上下来,将惠金阳团团围住。 当时,在附近的同行仪征司机反应快,迅速内锁了车门,拨打当地110报了警,并把惠金阳被挟持的情况报告了王庭长二人。此后在两地政法委和有关部门的协调下,开始组织进行救援。至1月30日凌晨1时20分左右,惠金阳才终于被解救出来。 让人费解的是,用暴力手段,聚众挟持执法人员,后又非法拘禁,但解救行动似乎成为了为讨价还价的游戏。 “幽灵”阻挠异地执法 有分析人士认为,一个有着统一的法律体系的国家,法律本应该是跨越地域、通行无阻的,然而屡屡发生的法官异地执法受暴力阻挠事件昭示,司法的统一与权威在受到公然挑战。 “确保法官、检察官的人身安全就是确保司法权威。”有学者如是说。其实暴力阻挠法官执法的行为不单出现在异地,本地法官同样在面临这样的问题。此前,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有关负责人曾表示,针对不断增多的伤害法官案件,可以考虑对“扰乱法庭罪”或“藐视法庭罪”进行立法。 同时,执行难尤其是异地执行难,也是事件揭示的重要问题。“我曾在一个基层法院工作了近10年,其间在执行庭干了5年,当名执行法官真的很难。本地执行尚且不易,更何况是外地。”在“法官被打事件”的新闻留言板上,一位网友说。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执行二庭副庭长侯希民说,目前承担执行任务的都是一审法院,执行本来就难,异地执行是难上加难。 为破解异地执行难题,一些地方在尝试区域的司法协作。从1999年开始,山东、江苏、上海等各省市逐步建立了执行工作区域协作网,并于2003年通过了《关于加强苏浙沪闽鲁法院执行工作中司法协作的若干意见》,要求协作区域内各法院,依法在执行工作中相互提供支持,确保案件及时执行,降低执行成本。2006年,广州、北京、上海等10个城市也建立了执行合作机制,相互协助各个异地法院判决的执行。 司法协作在法院系统内的信息交流、委托协作等方面发挥了较好的作用,然而在执行环节中,远不是法院之间互相协作就能彻底解决问题的。因此,最高人民法院正在推动建立的“国家执行联动机制”如果能尽快建成,对破解执行难和异地执行难的问题将增加一个颇有分量的“砝码”。据了解,这一机制有望将银行等相关部门纳入其中,而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黄松有认为,这一机制要尽快建成有赖于立法的推动和支撑。 有分析人士说,“地方保护主义是司法统一和司法权威的另一个敌人。”在我国一些地区,地方保护主义大有市场,比如司法、维权、打假、环保等等,都存在地方保护主义。地方保护主义这只拦路虎使异地执法十分艰难,“找人难、取证难、拘捕难、冻结账户更难”,成为当前异地办案的真实反映。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王新清说,其实地方保护主义影响司法的问题也不仅表现在民事判决、裁定的执行阶段,其在其他民事、刑事、行政司法领域,在案件的受理、案件的审理、案件的执行等诉讼活动各阶段也都有其“幽灵”的徘徊。如在民事司法领域,除执行环节外,地方保护主义还表现为立案上卡、管辖上争、调解上压、裁判上偏、时间上拖等。 江苏法官在山东被挟持事件中,法官进行的是诉讼保全,虽然两地法院有着执行环节的司法协作机制,然而在执行环节外,机制发挥的作用似乎有限。 王新清认为,司法如果丧失权威社会公正就没有保障。目前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司法权威建设,不仅包括加大对诸如拒不执行判决、裁定行为的查办力度,也包括切实提高民事、行政、刑事审判工作质量,提高生效判决、裁定的公信力,增强民众对“司法公正”的信任。 王新清教授说,最近最高人民法院在第五次全国行政审判工作会议上提出的“民告官”案件,即行政诉讼案件可异地审判,考虑的重要出发点就在于防止和排除地方非法干预,为行政案件依法独立公正审理提供制度保障。 2003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就开始要求各地渎职侵权检察部门“使用直接查、督办查、异地查、异地起诉”等多种手段,加大渎职侵权案件的查处力度。从法院案件管辖制度上,作为补充性质的管辖制度 “指定管辖”,也为破除司法中的“地方保护”提供了思路。(作者 刘晓鹏) Tags:谁是 是司 司法 法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