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省纪委监委公开通报5起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典型问题。其中,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保靖县扶贫开发办正科级干部王进在负责农村饮水安全项目自查自纠工作中打折扣、走过场,受到党内警告处分。(5月27日《三湘风纪网》)
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脱贫攻坚如滚石上山,越临山尖就越艰难,其时间紧迫,任务繁重,压力山大,再加上碰上罕见的疫情,使得难上加难。脱贫攻坚工作中暴露出来的作风和腐败问题,群众感受最直接、反映最强烈。省纪检监察机关立足职能职责,锲而不舍加强扶贫领域作风建设,精准施治脱贫攻坚中的形式主义问题。可某些地方和个人胆大妄为,把国家的扶贫资金视作“唐僧肉”“大奶酪”,扶贫资金存在被克扣、挪用、侵占等“跑冒滴漏”问题。这些现象不管是扶贫不上心、工作存在纰漏造成,还是故意违规违纪违法、假公济私所致,扶贫资金“跑冒滴漏”不仅侵害困难群众利益使脱贫难上加难,还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公信力。
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如何让扶贫资金最后一公里通畅无阻,保证贫困群众的“救命钱”“造血钱”一分一厘用在刀刃上。一场艰苦战役,必有一支不怕牺牲的队伍,纪检监察部门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不怕麻烦,较真碰硬,严防扶贫领域被“虫子”腐蚀,为“老虎”掩护,给“苍蝇”开路,要求将扶贫资金安排及分配情况予以公示公告,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组织财政、审计、扶贫等部门对扶贫资金管理进行审计,对扶贫资金使用的实效性进行检查,确保每一笔资金来源清晰、去向清楚、作用高效。要建章立制、订好规矩,给基层干部的权力套上“金箍”,防止基层扶贫工作乱作为、不作为、慢作为。针对扶贫资金“跑冒滴漏”问题,纪检监察部门必须打起十二分精神,拿出“绣花功夫”,全域扫描,找准问题症结,依规依纪依法,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曝光一起,确保整改实效,以儆效尤。
牢牢牵住主体责任“牛鼻子”,发挥信访举报工作“主渠道”、巡视工作“探照灯”、派驻机构“探头”、初核“侦察兵”作用,加强对扶贫领域所有行使权利的公职人员的监督,把精准思维贯穿到监督全过程,剑指问题、找准靶心、精准发力,防止在脱贫攻坚出现疲软懈怠、得过且过、变通取巧,甚至优亲厚友、欺上瞒下、敷衍塞责等行为,实地查看扶贫项目、面对面走访群众、查阅资料,排查各级各部门是否坚持做到脱贫攻坚工作机制不变、责任不变、考核奖惩不变,脱贫村和脱贫户是否享有应当享有的各项保障政策,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干部结对脱贫户帮扶等制度是否落实到位,对标“体检”,列出问题清单抓整改,确保脱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南岳区纪委监委 彭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