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双周通报”栏目公布了福建省武夷山市粮食企业资产管理站党支部书记、军粮供应站站长林雨文违规审批发放津贴补贴问题。2020年1月,林雨文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违规发放的5.32万元“福利”被收缴,这种结局是必然的,深刻地教训给了党员领导干部又一记警钟。
从通报中可以看出,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经林雨文审批同意,以“后勤服务补贴”“粮食收购劳务费”等名义违规向单位职工发放津补贴,共计5.32万元,其本人领取1.53万元。这是一起打着各种旗号违纪违规的典型案例。须知,这种违规“福利”不是“福”,不该享受的“好处”、不该得的“福利”,一概不能要,否则,到头来只会“得不偿失”。
实际上,近年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通报了很多类似林雨文这种违纪的典型案例。为了获取不当“福利”,可谓费尽心思,手段五花八门。有的以“加班费、交通补助”名义违规发放津补贴;有的则以“节日值班补助和劳务费”的名义违规发放津补贴;有的甚至通过“虚开发票套取资金”来违规发放津补贴……必须看到,无论穿上貌似有多合规的“马甲”,终究掩盖不了“谋取私利”的本质。
仔细分析不难发现,这些违纪违规发放津补贴的案例都有个特点,那就是他们打出的名义,有的就是其本身工作职责,有的则是志愿服务。这些事情都是不能发放补助的,哪些情形可以发放,国家对此有明文规定。如果为了获取私利就巧立名目去发补贴,显然就会触碰纪律红线,免不了会受到处罚。
当然,现今仍然有领导干部违规发放津补贴问题被严肃查处。究其原因,除了相关制度还不够健全完善、监管还有漏洞之外,归根结底,还是政治意识缺失、法纪意识淡薄,“唯利是图”的思想意识严重,侥幸闯关心理在作祟;也暴露出部分人的价值观、得失观的严重错位。
“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违规发放津补贴,做决定、审批的一般是单位主要领导,这就要求我们紧盯“关键少数”特别是一把手,把担子真正压紧压实,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雁峰区纪委监委 谭琼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