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从未离开政府有关部门关注视线的假发票为何会禁而不绝、泛滥成灾?是谁为犯罪分子肆无忌惮培育了土壤?又是谁为假发票泛滥提供了市场?这些漏洞是不是比制假售假本身更令人忧心? 作者:高福生最近,福建破获一起特... 从未离开政府有关部门关注视线的假发票为何会禁而不绝、泛滥成灾?是谁为犯罪分子肆无忌惮培育了土壤?又是谁为假发票泛滥提供了市场?这些漏洞是不是比制假售假本身更令人忧心?
作者:高福生
最近,福建破获一起特大制售假发票案,“地下工厂”批量生产假发票24万余份,票面可开具金额达131亿多元;制售团伙专门设立数十家“贸易公司”“批发”假发票;1000余家企事业单位为偷逃税款或挥霍公款购买假发票,票面金额达10亿余元,偷税金额估计达到4亿元。(12月6日《新京报》)
发票作为税收的原始凭证,忠实地记录着人们生活中的点滴。但近年来,非法制造、贩卖假发票的违法犯罪活动在各地屡禁不止,并逐步向专业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这些假发票模仿程度高,足以乱真,很多时候连税务和财会人员也难辨真伪。从相关案例中我们发现,不论是增值税发票,还是普通商品销售发票、住宿和餐费发票、出租车发票,也不分国、地两税,只要是能用来报销的票据,不法分子都“插手”其中。
百度一下“假发票”,相关信息高达44万余条,打击制售假发票违法犯罪活动“新闻”不断、“战果”辉煌。笔者在为大批制假售假者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拍手叫好的同时,也在深思这样几个问题:从未离开政府有关部门关注视线的假发票为何会禁而不绝、泛滥成灾?是谁为犯罪分子肆无忌惮培育了土壤?又是谁为假发票泛滥提供了市场?这些漏洞是不是比制假售假本身更令人忧心?
常言道:“一个巴掌拍不响”。假发票之所以“生生不息”,成为“产业”,最强劲的驱动力来自其背后巨大的利益漩涡,造假、售假以及买假三方利益均沾。现实生活中,小团体搞福利,部分单位和个人为了达到少缴税款的目的,一些出差人员为了中饱私囊多报餐饮、住宿、交通费,一些腐败分子想冲抵吃喝玩乐、行贿送礼、贪污公款所造成的账面亏空等,都青睐于假发票。
正是因为有着如此庞大的“买方市场”和巨大的利益需求,制售假发票的违法犯罪活动才越来越红火,尤其受到一些企业“热捧”。据笔者了解,一些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帐户上那些真票假开、假票真开、假票假开,诸如“办公用品”、“烟酒”、“副食”、“招待费”、“车辆维修”、“工程建设”等大同小异的大额发票,不是假的就是多半见不得阳光的,隐藏着腐败猫腻。
窃以为,要使制售假发票“产业”寿终正寝,必须正视其供需两旺背后的“真问题”,在进一步加大对制假、售假团伙打击力度的同时,更要加强对“买方市场”的惩处,从需求源头和生存土壤上打击那些找人代开假发票的企业、单位和个人,既要罚得他们心疼手软,更要把那些铤而走险,情节严重的“一把手”、财务总监和项目经手人等送进班房。如此,遏制制售假发票违法犯罪才会叫好又叫座。(原题:企事业单位热衷购买假发票为哪般)
Tags:谁为 为假 假发 发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