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他还觉得不安全,又把这些已经倒到坛子里的年份酒又分批倒入了自己家里的下水道。看到他弯着腰在卫生间里倒这些酒,他的妻子感叹,扔也扔不掉,喝也喝不了,送也送不完,倒也倒不尽,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在《国家监察》第一集《擘画蓝图》中,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法规室副主任夏晓东说道。 贵州茅台酒,古往今来,颇得酒客们喜爱,被称为“国酒茅台”,这样的好酒,王晓光却弯着腰在卫生间里倒,这一幕何止是他妻子感慨万千?贵州有国酒茅台,这本是一件能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能让当地百姓享受“红利”的好事。然而,这件好事却被贵州省原省委常委、副省长王晓光“抹了黑”,他利用手中公权与民争利、“借酒生财”,其中获利数额更是令人触目惊心。 所幸的是,纪法的利剑从不饶恕任何的侥幸者,王晓光“借酒生财”的美梦终究是一场空。然而,全国存在利用名贵特产、特殊资源谋取私利问题的党员干部并不在少数,1月7日,人民日报发文《重拳整治 斩断“名贵特产”背后利益链》,其中提到:“全国共查处利用名贵特产、特殊资源谋取私利问题2848个,处理4217人。”足见,在名贵特产、特殊资源等诱惑面前,还是有不少的党员干部如同王晓光一样,因名、因利、因家人、因享乐等种种理由在“贪”字面前败下阵来。 笔者想起这样一则故事:一位地主向部落首领讨要土地,首领让他一路向西走,只要太阳下山时能回来,那走了多远的地便将这些地划给他,这位地主因想着多要些地,一直向西走,直到将自己累死了。故事虽短,道理且深: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殊不知,人活着,终究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知足常乐,多好。 《国家监察》第一集中的王晓光只是千万鲜活案例中的一例,身为新时代的一名党员干部,一定要从中受到警示教育,要明白“借酒生财终是一场空”的道理。面对现实生活中各种物质利益的诱惑,面对名利上的高低比较,面对待遇上的厚薄差别,一定要修得一颗平常心,学会对“贪欲”说“不”。无数事实表明: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唯有时常保持清醒的头脑,宠辱不惊,方可从容不迫,幸福生活。(常宁市纪委监委 何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