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邵阳市纪委监委通报了3起领导干部利用职权或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在企业经营、承揽工程等方面“提篮子”“打牌子”办事谋取私利的典型案例,三名领导干部全部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三湘风纪网) “提篮子”,“提”来的是个人私利、歪风邪气,“提”走的是社会公义、清风正气。从近些年落马官员的案例中,我们发现不少官员都在这个问题上栽了“大跟头”。他们热衷于“提篮子”,也善于“提篮子”,对“提篮子”乐此不疲,“提篮子”几乎成为他们敛财的“标配”。 这既败坏了领导干部的形象,又扭曲了正常的政商关系,还干扰了市场经济秩序。不过,他们最终不仅“竹篮打水一场空”,还要因自己的所作所为“挨板子”“掉帽子”。 利用领导干部职权或者职务上的影响谋取私利的“提篮子”行为,本质上属于“狐假虎威”,依仗背后的权力作祟。“提篮子”之所以能够有市场,在社会上会被部分人接受,也正是出于对权力的畏惧和攀附,希望藉此获得权力的荫庇。要想打掉“提篮子”的黑手,就要蛇打七寸,管住关键人、关键事,约束控制权力使用界限,建立权力“防火墙”。 笔者认为,治理“提篮子”腐败乱象,必须多管齐下。首先要强化权力制约,筑牢监督防线。不让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放任自流,突破党纪国法的边界。从领导干部个人信息报告制度,到决策过程透明化,再到规范领导干部配偶和子女经商办企业,不断压缩以权谋私的空间。其次要加强廉洁教育,营造良好家风。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带头慎权、慎欲、慎独、慎微,以身作则管好家人,同样,官员家属要当好“廉内助”、“守门员”,常吹“清廉风”,让官员时刻保持清醒。最后要严肃追责惩处,巩固惩戒防线。响鼓也需重锤敲,治乱尤须用重典。坚决做到发现一起,严肃查处一起,全面监督、全面整治,真正做到“固本清源”。 让“提篮子”的领导干部“挨板子”,是惩处,也是警示。对“提篮子”的查处不能只是“雨过地皮湿”,而要达到“刺刀见红”的效果。严禁干部“提篮子”,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坚持不懈抓细抓实抓好抓出成效,以全面从严治党和作风建设新成效取信于民、造福于民。(津市市金鱼岭街道 黄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