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总书记大力提倡家风传承文化,我们杨氏家族的的家风中就有着许多‘廉’文化,也曾为黄埔军校办学点,所以打造‘清廉馆’和‘抗战馆’不仅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也能为杨氏家风赋予更多新时代的含义,让清廉家风传承润泽更多的子孙后代和乡邻。”近日,洞口县曲塘杨氏宗祠负责人老杨非常高兴,在与我们攀谈过程中,将曲塘宗祠打造“清廉”“抗战”两馆的计划告诉了我们。 洞口曲塘杨氏宗祠始建于清乾隆年间,道光四年(1824年)续修,光绪年间(1875-1908年)扩建,2016年申报为国家级文化保护单位。大门上方楷书阴刻“楊氏宗祠”石匾,顶部题“清白第”三字。杨氏宗族历史上曾出杨震和杨秉两位名人,被誉为父子两太尉。而杨震最有名,也最为我们熟知的的当属“天知,地知,子知,我知,何为无知者?的“四知”说。其子杨秉为官与父亲扬震一样清正廉明,曾为桓帝的“劝讲”,尝从容言曰:“我有三不惑:酒、色、财也。”曲塘杨氏宗祠同时也是“黄埔军校武冈分校曲塘分部”。1938年,日寇大举进犯华东和华中地区,黄埔军校二分校随即由武汉迁往武冈(1952年洞口建县从武冈划分),因杨氏宗祠的清廉文化,第六、第七军官总队就设在曲塘杨氏宗祠,至今祠内墙壁上仍清晰可见“民族兴亡,匹夫有责”、“至大至刚,至高至上”等宣传口号及军事教学地图。 “清廉家风一直为杨氏宗族人所崇敬,在杨氏家族神龛的对联上,经常有人书写“清白第”、“四知清白家风”等字样”,老杨向我们介绍,“杨氏宗族一直教育子孙后代,做任何事都要对得起这个家风和抗战精神,得靠本事吃饭,绝不允许靠关系走后门”。目前,曲塘杨氏宗祠已经着手资料整理和修缮工作。“清廉馆”主要系统性地展现杨震和杨秉资料的“四知”“三不惑”家风,同时也将把杨氏宗族后人为人做事的典型事迹整理出来,与宗祠内存有的抗战遗迹修缮规划结合,呈现“两馆”并列,家风文化与红色文化的并蒂开。 (洞口县纪委、监委 董纪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