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梦CMS - 轻松建站从此开始!

个人文学爱好网-湖南民生在线-湖南民生网-湖南民生在线网

当前位置: > 健康·养生 >

遭清退借调公务员烦恼背后的真问题

时间:2015-11-09 16:39来源: 责任编辑:
2007年,25岁的张成因为在郴州某基层单位工作突出,被“借”到了省直某局机关上班。“但工作关系一直在原单位挂着,没能正式调进省局。”所以他成为了其所在单位100多号被清退人员中的一分子。“回到原单位上班,工作上的事情暂且不说,生活上马上就
  核心提示:2007年,25岁的张成因为在郴州某基层单位工作突出,被“借”到了省直某局机关上班。“但工作关系一直在原单位挂着,没能正式调进省局。”所以他成为了其所在单位100多号被清退人员中的一分子。“回到原单位...  2007年,25岁的张成因为在郴州某基层单位工作突出,被“借”到了省直某局机关上班。“但工作关系一直在原单位挂着,没能正式调进省局。”所以他成为了其所在单位100多号被清退人员中的一分子。“回到原单位上班,工作上的事情暂且不说,生活上马上就会面临很多具体的矛盾。”张成说,“清退以后的路如何走,还没最后决定。”(1月16日《潇湘晨报》)

  从基层单位被借调到上级机关部门工作,一直以来总被看做是风光的事。借调一段时间以后,人际关系可以建立,自己的努力也会得到认同,正式调入也就顺理成章了,在公务员流动中不是个别现象。借调公务员的发展路径看起来有些曲折,却充满了光明的希望。然而,形势终究比人强,借调了六年,还被列入了清退回原单位的名单,不啻为被兜头浇了一盆冷水,梦想破灭之后,烦恼背后的真问题也浮出了水面。

  平心而论,六年多借调单位的工作生活,被借调公务员,不可避免地会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虽然属于“编外”人员,但是,在“大机关”、“上级机关”工作,毕竟不同于原单位,何况,由于对借调满怀预期,个人的生活也会随之进行相应调整。所有这些现实的问题,在清退之后,一下子转不过弯来,貌似情有可原。

  然而,事情并非如此单纯。更为深刻的问题,还在于“借调”业已被奉为理所应当的一种“规则”。在公务员发展生涯中,不要说做出多么大的业绩,只要不犯什么原则性的大错误,升职、提拔都是习以为常的普遍“路数”,借调是“超常规发展”的一个例外。借调给公务员预留了一定的回旋余地,因此,才会被许多公务员当成了“香饽饽”。

  实际上,借调公务员遭清退之后会“忧心忡忡”,不是空穴来风。原单位 “一个萝卜一个坑”,回归之后,如何安排由不得自己,即便抱有“心若在,梦就在”的积极乐观态度,可还是要从头再来,重新干起;而且,“清退”这个字眼,在社会的词典上,给人的印象是,起码表明借调期间没怎么“混好”,要不然怎么会有如此结果呢?

  凡此种种,都是让人无法回避的真问题。究其根源,说明干部选拔任用的理念和做法上,已经出现了一些误区,长期以来,“干部只能上不能下”、“身边熟人更容易受重用”等等意识,已经在公务员队伍当中“深入人心”,离开上级单位回基层的失落,长期脱离原单位的“空档”,谁也无法做到满不在乎地坦然接受。

  无需就遭清退公务员自身的职业素养、道德觉悟来进行炮轰,需要纠偏的是公务员借调这种“打擦边球”、“走灵活路线”的形式,应该防止借调这种不规范方式的“破窗效应”。个人的烦恼,不过是以往选人用人“后遗症”的综合表现,在公务员借调的方式消失在历史尘埃里之后,相信会有所改观,所谓“烦恼”,自然可以一笑而过。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湖南民生在线”的所有作品,均为湖南民生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但请注明来源“湖南民生在线”。
2、非湖南民生在线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发邮件至fzpd2008@126.com邮箱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删除。

顶一�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