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据人民网报道,3月18日下午,淮南市工商局各县区工商分局(现并入市场监管局)百余名工作人员到市局办公楼,拉横幅“讨薪”。淮南市工商局3月19日回应称,此事已经协调解决,“市里已要求县区补发。”(人民网... 据人民网报道,3月18日下午,淮南市工商局各县区工商分局(现并入市场监管局)百余名工作人员到市局办公楼,拉横幅“讨薪”。淮南市工商局3月19日回应称,此事已经协调解决,“市里已要求县区补发。”(人民网 3月19日) 距离2014年各省公务员考试报名过去刚刚不到一周,就出现如此的“公务员讨薪”事件,“公考热”由此看起来更像是一个天大的笑话。在谈笑之余,笔者不禁要问:曾几何时民众眼中“水至清则无鱼”的公务员何以也加入了弱势群体的队伍?连高高在上的公务员都沦落到拉横幅讨薪的地步,我们国家的制度究竟还有多少漏洞? 在看惯“农民工讨薪”的艰辛之后,公务员讨薪似乎让人们有种啼笑皆非的喜感。然而,这“耳目一新”的背后夹杂着多少艰辛和无奈却是人们不得而知的。 公务员讨薪不是要凑热闹,而是形势所迫。首先,公务员,尤其是基层公务员,他们的工资实在谈不上多。就中等发达城市水准来看,多数公务员的工资保持在2000至3000之间,按照“三年调整”的行规,每次调整不超过100元以及30年的工龄计算,一名公务员退休时和参加工作时工资的差额基本上就固定在1000元左右。相较于目前的消费水平,三四千的月工资实在谈不上有多高,至于更低一级的县乡级的公务员收入情况如何,那是可想而知的。 其次,除去各项日常家庭开支,公务员的支出渠道也不少。亲朋好友婚丧嫁娶自不必说,单是每年年底济难济贫济困,国家、国际捐款日以及包村包户等“苛捐杂税”也不是个小数目。日常工作没有“一杯茶一份报一整天”的惬意,有的仅是“上山下乡、联合整治和突发状况处理”的焦虑。从过去的“铁饭碗”,到现在的“新三高”人员,公务员真的可以称得上是“跌落凡间的天使”。 相较于动辄几十万元的公务接待费而言,区区7000元的奖金是那样的不起眼,那样的微不足道。我们的公务人员何以用这样一种既不合理又不合法的途径来表达自己的诉求呢? 近年来,我们一直在强调维权,抓制度建设,何以作为公共管理的主体的公务员会出现“如此维权”的现象呢?这是一种怎样的悲哀?试问如果连他们都不知道该如何通过合理合法的途径去解决,或者说通过合理合法途径无法解决自己的问题,那农民工和其他社会群体的遭遇又将如何呢? 理性看社会,合理看待公务员讨薪,不要因为几个国家蛀虫而“恨屋及乌”。公务员是一种职业,而不是权力的代名词。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方法上,他们做的也许并不够好,但是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反省一下:在一味苛求的同时,我们又为公务员做了些什么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