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梦CMS - 轻松建站从此开始!

个人文学爱好网-湖南民生在线-湖南民生网-湖南民生在线网

当前位置: > 健康·养生 >

“呼格案”制造者被判刑,怎只字不提呼格?

时间:2016-10-19 13:24来源:新京报 责任编辑:刘红艳

  议论风生

  冯志明的被抓,承载着民众为呼格的命运一个公平回应的期待,但对冯志明的判决,只字不提“呼格案”,无疑让这种期待落空。

  在“呼格案”淡出人们脑海一年多后,18日,当年的专案组组长冯志明因受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非法持有枪支、弹药罪、贪污罪,“数罪并罚”获刑18年。

  这则消息因为带着“呼格案”三个字而占据媒体的重要位置,相信很多人贡献出的点击率是出于对司法正义的深切期盼,亦即在无罪宣判和经济补偿之外,呼格一家和公众更关注一个基于程序正义的“恰当结果”。遗憾的是,作为“呼格案”的主办人,冯志明案的判决书中居然没有关于“呼格案”的只言片语。

  从该案责任关系调查清楚那一刻起,主办人冯志明惩处结果的期待,就承载着民众对于“告别历史”的独特需求。对相关责任人依法追责,是一种于公于私都不可缺失的公共仪式。

  “呼格案”在冯志明案中扮演了一个让人想不通的角色:冯志明的上述罪行均因“呼格案”的逆转而得以披露,一手制造呼格吉勒图冤案,冯志明涉嫌职务犯罪,而该案却恰恰隐没在了对冯志明犯罪事实的罗列中。很多人蓦然发现,冯志明虽然是在“呼格案”的巨大舆论压力下落网的,可惜在所有关于冯志明案的文本中,“呼格案”都只是一个用以唤起记忆的引子。

  据内蒙古当地媒体2014年12月18日的报道,冯志明被检察机关起诉的原因是涉及“玩忽职守、刑讯逼供、受贿”等罪名。“刑讯逼供”这个词汇的出现使人们认为指控有着极强的指向性,继而理所当然地将冯志明的落网视为“呼格案”追责程序的重要环节。但现在对冯志明的判决只字未提呼格案,又让公众的期待落空。

  “呼格案”已经冤案昭雪,制造冤案的人也已经被判刑,此事好像已经圆满终结。但是,冯志明的判决书中只字未提呼格,却又让公众感到,司法正义并没有完全闭环。

  陈曦(职员)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湖南民生在线”的所有作品,均为湖南民生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但请注明来源“湖南民生在线”。
2、非湖南民生在线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发邮件至fzpd2008@126.com邮箱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删除。

顶一�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