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初冬时节,走进隆回县工商街、府后街,映入眼帘的是一幢幢整齐的房屋商铺错落有致,一条条新修建的道路宽敞通达。随处可见的是党员干部走街串户的身影,处处洋溢着欣欣向荣的繁忙景象。隆回县委书记钟义凡一语破的:...
初冬时节,走进隆回县工商街、府后街,映入眼帘的是一幢幢整齐的房屋商铺错落有致,一条条新修建的道路宽敞通达。随处可见的是党员干部走街串户的身影,处处洋溢着欣欣向荣的繁忙景象。隆回县委书记钟义凡一语破的:“旧城改造是县委县政府实施的惠民工程,也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为民办实事的生动体现。” 隆回县城工商街、府后街等老城区始建于清末,多数房屋系土砖木制结构,多年来,由于历史原因和资金缺乏,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老城区变成了晴天土飞扬、雨天稀泥浆、摆摊不入店、交通阻塞严重、污水四溢的贫困区和脏乱区,严重影响居民的生活环境,制约着城区经济发展。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县委书记钟义凡、县长周卫臣在走访群众中了解这一情况后,决定把旧城改造作为为民办实事的惠民工程。县里迅速成立了县长周卫臣任指挥长的旧城改造指挥部。同时,他们走出去,前往长沙等地取经学习,决定启动县城旧城改造工程,改造遵循“修旧如旧”原则,遵循老街的历史走向和风格原貌,改善人居环境,繁荣城市经济。 对于旧城改造这一“民心工程”,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造福群众、相信群众、依赖群众”的原则,他们通过问卷调查、走访座谈、会议讨论等多种形式,反复征求群众意见,确定了“政府牵头、规划指导、部门联运、全民动员、社会参与”的原则,按照“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工作思路。特别是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安置补偿问题,县领导亲自深入居民户中广泛听取意见,采取异地重建或货币补偿方式,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实行自拆自建。在旧城改造中,县委县政府郑重承诺,政府不与民争利,干部不以权谋私。县政府从县财政投入专项经费1500万元改善基础设施。 拆迁,是旧城改造的最大障碍,稍有差错,便招来民怨沸腾。而在旧城改造当中,拆迁却是这般和谐协调,进行得无声无息。 旧城改造工程主要包括工商上街、工商下街、建设下街、府后街、松坡街,改造街道长1384米,占地面积3282平方米,房屋拆迁规划建筑面积16892平方米,涉及改造临街居住户344户,房屋692间,临街门面300多间。在拆迁中,县旧城改造指挥部没有使用任何强制手段,没有出现任何拆迁户上访事件,没有发生任何拆迁安全事故。 据旧城改造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蒋永恒介绍,拆迁之所以如此顺利,靠的是县委、县政府为民谋利益的一片诚意,靠的是指挥部工作人员和风细雨的思想工作,靠的是指挥部公开运作和依法办事。 在旧城改造一期工程进行之前,县委县政府精心组织动员大会,统一了“修旧如旧、修旧不旧”的思想。县四大家领导多次到旧城改造现场解决问题。为了把宣传工作做得深入透彻,指挥部通过电视、和宣传资料把《旧城改造管理办法》、《旧城拆迁补偿和安置补助办法》以及建设要求等详细内容全部交待给群众,多形式、多层面问计于群众,充分发挥拆迁户的主人翁精神,通过集中民智,为全面启动旧城改造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在具体施行拆迁中,指挥部始终坚持统一领导、统一计划、统一政策、统一组织,在工作中反复宣讲政策,热情为群众服务,不分昼夜,走街串户做好群众思想工作,指挥部工作人员深入工地实地丈量,核准补偿面积,维护群众利益。县委书记钟义凡、县长周卫臣经常深入旧城区走访群众,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呼声,他们的足迹遍及旧城区的每个角落。工商街有一个孤儿谢光力,由于居住的是一个临时屋棚,一旦拆迁,他将流离失所。为妥善安置好这个孤儿,县委书记钟义凡与指挥部一起四处为他联系住所,将县环卫所两间废弃的房屋重新装修后,让谢光力住进了新家。谢光力逢人便说,是党和政府重新给了他温暖。 在县委主要领导的带动下,指挥部成员不分白天黑夜,不分节假日,不论刮风下雨,任劳任怨、尽职尽责,把全部精力投入在旧城改造上。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刘文成、县政协主席王成华、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汪庆春、县人大副主任李联群、副县长沈德友、县政协副主席夏亦中等领导深入到旧城改造一线,做拆迁户的思想工作。有一个叫谢三平的拆迁户,家里仅有1间40平方米的门面,认为改造对自己没有什么意义,思想比较顽固。县长周卫臣不厌其烦地上门做他的思想工作,给他讲政策,讲发展。最终消除了谢三平的思想障碍,不仅主动拆迁了自己的房屋,还义务当起了维护改造秩序的执勤员。下岗职工肖权柏、王越家中十分贫困,仅靠出租门面房维持生活,可在拆迁过程中,他们没有提任何要求,为拆迁户做出了表率。拆迁户雷氏三兄弟因分割祖业发生纠纷,使拆迁工作陷入困境。指挥部工作人员上门仔细了解情况,并“说之以法,晓知以理”,最后使雷氏兄弟握手言和,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拆迁。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指挥部工作人员的和风细雨的感召下,至8月底,旧城改造区内的334户居民全部签订改造协议,拆迁房屋133座。 在旧城改造中,指挥部始终坚持统一规划、统一建筑风格。他们充分遵循老街的历史走向和风格,按照“青砖、青瓦、木门、木窗、墙漆”的总体色调。实现“路平、灯亮、水通、管网规范”目标,把旧城建设成为繁荣的经济区。在建设中,指挥部成员实行全程监管,严格控制建筑标准。居民陈志奇在建设过程中躲避指挥部监管,不顾规划设计,自己偷偷摸摸进行施工。工作人员上门对说过数次,过老陈就是不听,连夜修建第二层。得知这一情况后,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蒋永恒把老陈请到时办公室,一边递烟敬茶,一边从拉家常入手,结合改造的实际情况,与老陈促膝谈心。看着和蔼可亲的蒋指挥长,老陈既感动又羞愧,当场表态坚决服从规划。回家后,老陈和家人立即动手拆除了违章建筑,并主动承担了一堵风火墙修建任务。 尊重民意,为民兴办实事是旧城改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据统计,在旧城改造中,指挥部共解决问题275起,办实事43件。群贤小学是上世纪初创办的一所民族学校,在校学生2600多人,由于地处县城老街,以前修建的校门破烂不堪,狭窄处仅3米宽,学生出行存在着巨大的安全隐患。校门改造成为全校教师多年的“心病”。指挥部召集相关部门 3次现场办公,重新规划设计宽12米的学校大门。目前,改造工程顺利完成征地工作。校长肖艳君深有感慨地说“几十年的问题在旧城改造中迎刃而解,这是县委县政府关注民生、为民谋利的结果。” 工商街居民刘立山房屋狭窄矮小,重新建房成为刘立山的心愿,在旧城改造中,他家规划新修房屋建筑面积达到500多平方米,刘立山每次站在自家的新房前,脸上总是洋溢着幸福的笑容。8月底,他和30多户居民一起敲锣打鼓,为县委县政府赠送锦旗,感谢县委县政府为群众兴办实事,让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作者:聂小丰 彭源田) Tags:浓墨 浓墨重彩 重彩 彩绘 改造 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