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格辉和他的参展作品(2011.10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参加湖南省纪监系统书画展 ) 赵格辉,字修龙,号梦頫,书斋名双酉居,生于1957年,长沙人,籍贯湖南双峰。先生为生计劳累了大半辈子,虽无有成就,却一直谨守家训:忠厚处世,读书为上,把临池习书作为修身养性的立足之本。
在书艺上,继承传统,遵守古法,拜古人为师,在古文字的一笔一划中去体会古人法度。尤其推崇古楷四大家之一的赵体,对于赵孟頫“篆籀分隶真行草无不冠绝古今” 的艺术作品心追手摹,临习不断。对于赵孟頫“兰亭序跋: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工,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 的精辟论述潜心学习,颇有心得。
赵格辉先生现为中国书法艺术研究会顾问、中国艺术家协会(香港)会员、湖南省直书画家协会会员、湖南省老干部诗词协会会员、湖南省老年(老干部)书画协会会员、湖南省纪检监督系统书画协会会员、湖南省民间美术研究协会会员。先生创作的不少书画作品被港澳台、省内外相关单位及个人永久珍藏。
赵格辉先生曾荣获由东盟卫视、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主办的“中国--东盟当代书画艺术巡展暨10+1爱心公益活动”爱心大使;
庆祝建国60周年暨澳门回归10周年全国中老年书画大展赛金奖,并授予“中国百名功勋艺术家称号”;
中国毛泽东诗词书法作品展(纪念毛主席《七律-长征》创作80周年)暨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全国书法交流展金奖,被授予“中国红色书法艺术家”荣誉称号;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诞辰六十五周年全国中老年书画名家作品大赛金奖,被授予“辉煌65载-中国功勋书画家”荣誉称号;
全国老同志向祖国65周年献礼全球华人书画名家作品邀请展金奖,获得“中华爱国红色书画家”荣誉称号;
纪念新中国成立65周年暨红军长征80周年全国中老年书画名家作品大展金奖,被授予“光辉历程·中国书画百杰”荣誉称号;
筑梦中国·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首届中国书法红瓷艺术大赛金奖,被授予“中国国礼(红瓷)书法大师”荣誉称号;
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毛泽东诗词”全国书画大赛金奖;
1949—2009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周年全国老干部、老将军、老党员、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工人、老模范、中老年书画作品展金奖;
首届“翰墨颂中华”全国书画艺术大赛金奖,被授予“中华文化爱心使者”称号;
《第三届中华神韵杯中国美术书法作品大赛》获中青组金奖,被授予“中华书画艺术精英”荣誉称号;
全国首届“中国梦想杯”书画大展赛金奖,被授予中国梦优秀艺术家荣誉称号;
第二届“翰墨颂中华”全国书画艺术大赛金奖,被授予“中华文化爱心使者”荣誉称号;
璀璨中华·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诞辰85周年全球华人书画名家作品邀请展金奖,被授予“中华杰出书画艺术家”荣誉称号。
赵格辉老师对书法的点滴感悟
本人甚喜书画。从小就喜欢涂鸦,有时甚至弄得一身乌漆抹黑而稚趣盎然。于是在长期的研习过程中(分不同时期)有了一些对书法的肤浅认识和感悟。
![]()
1、赵孟頫书法温雅秀润是前无古人的,后人称其 “肉不没骨,筋不外透,虽姿媚溢发而波澜老成,譬之丰肌玉环作霓裳舞,谁不心醉?” 近人马宗霍《书林记事》谓:“元赵子昂以书法称雄一世,落笔如风雨,一日能书一万字,名振天下。天竺有僧数万里来求其书,归国中宝之。” 吾常临习赵帖,每临之后不尽品味?愈感美妙,尽善尽美尽在其中。
![]() 2、我个人对每个字都想写得尽善尽美一点,追求完美是我想达到的理想境界,所以有些作品看起来有些刻意的成份。但刻意不等于做作,刻意并不是什么坏事。刻意追求更高境界是每个人想要达到的目的。 ![]() 3、草书要写好比写楷书难得多。写草书的时候,草书也有法则,不能恣意妄为,写错了都会引起误读。?写字不要跟风,市面上的草书浮躁得很,写书法不要误入旁门左道,不要赶时髦。 ![]() 4、学书不临帖是要走弯路的。不能闭门造车,不能凭自己瞎捉摸?,不能妄意揣测汉字的写法。不要以为能够写出几根线条拼凑几个汉字就自我感觉良好,就以为自己写得很好了。凭任自己的手性和揣测捉摸写出来的字是沒有根基的。沒有通过临帖的书者即算写一辈子的书法也还是书法的门外汉。 ![]() 5、至于学哪种字体好,则根据个人的喜好而定。我个人认为赵子昂的字比较好,他的书法潇洒中见高雅,秀逸中吐清气。结字笔划清晰可辩,益于临习。他本人又是个全才,篆隶真行草每体都精到。明代文学家、史学家王世贞在《弇山堂笔记》中称赵孟頫为「上下五百年,纵横一万里,复二王之古,开一代风气」。 ![]() 6、学书法的人,自己要知道自己的基本功扎不扎实,尽量不要开口闭口就谈什么创新、创意。否则,会要毀掉自己。学书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个要耐得住寂寞的苦差事。不要急功近利,等到你人生阅历丰富的时候,等到你对书法有了真正了解的时候,你便有了醒悟。不要听那些所谓的大师们说写字要随时代,要体现个性,要有创意,要有创新,那是哄人的,会让你摸不着头脑,脚落不到地面。所谓创新、创意那是某些人基本功不扎实的托词。 ![]() 7、宁拙毋巧是指不要投机取巧,巧立名目,奇技淫巧,哗众取宠。我们提倡心灵手巧,巧思妙想,能工巧匠,巧夺天工。不要曲解它的本意。 ![]() 8、枯笔、涨墨不要滥用,用多了尤如枯枝杂草、污秽浊泥。当今有一些所谓大书法家的作品满纸都是这些东西,看不出字的轮廓,不知道他写的是啥玩意儿。有人说这是玩高雅艺术,那我们就搞不懂了。枯笔,涨墨在书写过程中自然形成的笔墨趣味是可以的,偶而为之何尝不可呢?但不要蓄意去弄这玩意儿。 ![]() 9、书法上我是一个唯美主义者,我崇尚唯美。一幅书法作品展现在大家的跟前,马上让大家眼前一亮,立刻从每个人的内心深处发出由衷的赞美声,这就是美。大家都认同你的作品看得懂,好识别,有看头,有品味就是美的东西。因为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传承几千年下来,老百姓通过耳濡目染能分别出哪是好的东西,美的东西,他们已经约定俗成的一个审美标准,如果你太过于表现个人的东西,不顾大众的口味,那只能是孤芳自赏、自我陶醉。 ![]() 10、书法意境美是一种理性于内而感性于外的创造性活动,是一种情感表达。如元代陈绎曾《翰林要决》所说:“喜怒哀乐,各有分数,喜即气和而字舒,怒则气粗而字险,哀即气郁而字敛,乐则气平而字丽。情有轻重,则字之敛舒险丽亦有深淺,变化无穷。” ![]() 11、从古到今,书法界奉王羲之为书圣,以他的《兰亭序》作为天下第一行书广为传承。但能对‘王字’用其心,悟其道,得其精华者,我个人认为非米芾、赵孟頫莫属也。 ![]() 12、只要是线条,就要刚柔并济。但我认为刚要大于柔,尤如钢丝坚而富有弹性,体现质感。柔大于刚,则显软态,软绵绵地象棉线,立不起来,沒有精神。 ![]() 13、如今有些写书法的人在评价某些作品时总喜欢开口闭口用太“俗”这样的词语。试问“俗”有什么不好呢?我们不是常讲任何艺术要做到通俗易懂,雅俗共赏吗?这里面就含有一个“俗”字,传統的风俗、习俗最受老百姓的欢迎和喜爱,既然是老百姓喜欢的东西有什么不好呢?有些人故意把作品写得老百姓不认得,拿起笔来动作夸张,故弄玄乎,以为这是玩高雅、高古,这只不过是知识匮乏的拙劣表现而已。有些人把“俗”演变为贬义词,我倒确得“俗”沒有什么不好。 ![]() 14、书法作品一定要显现出神釆。如果沒有神采就象无精打采的人一样毫无生气。神釆本指人的面部表现出来的神气和光采。书法中的神釆是指书法作品的精神面貌,是作者精神境界的忠实记录,与作者的情感、性格、修养密切相关。书法中神采的获得,一方面依赖于书法基本功的扎实和创作技巧的娴熟,这是前提和基础。另一方面依赖于创作心态的性情心境,知识修养和审美趣味。由于作者生活经历,文化沉淀,个性特征,审美情趣的不同,在选择书体,表现手法诸方面都会有自己的特色,形成不同的艺术风格。因此,书法艺术神釆又会通过不同的书体,不同的表现手法显示出不同的精神面貌。古人云:“神采为上”,追求神釆始终是书法作者孜孜以求的最高境界。欣赏书法作品的人就是从书法作品中领会其精神面貌、捕捉神釆,达到欣赏书法作品目的,给人以美的享受。 ![]() 15、自明清以来,有一些文人墨客对元朝大书法家赵孟頫“薄其人遂薄其书”,鄙薄赵孟頫的为人进而贬低赵孟頫的书风。我认为赵孟頫为人沒问题,至少赵孟頫的个人品行沒有问题。“操守纯正”是对赵孟頫人品的最好铨释。“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书画绝伦”是对赵孟頫书画艺术的最高煲奖,否定他的人品再到书品是史学的一种误解。如果因其仕元为官而否定他的为人,我觉得有些牵強附会。他只不过是在元朝为官,他的言行举止并无勾结外夷殘害百姓之举。反而用中华文化影响元人,将中华文化传承发扬光大。他是一个中华文化承前启后的传承者,以他的艺术才华来感化每一个人,使中华文化得以延续下来。他的聪明才智全都用在了传统文化上而不是迎合元朝的显贵贪婪地索取功名。假设如果让元文化渗透到中华文化当中,让中国老百姓接受并应用元文化,那中华五千年文明文化史就再也不会呈现,也就无法谈文明史了。并且他的一生是在矛盾痛苦悔恨中度过,寄情于诗文书画来忏悔自己的过失,更难能可贵的是与夫人管道升相濡以沬厮守终生,这在当时那个社会达官贵族拥有三妻四妾为正常事是很不容易的。我认为他的人品是高尚的。如果他的人品沒问题那他的书品就更沒问题。他的书法作品温文尔雅,遒劲妍美,刚柔并济,严谨规范。前人说赵孟頫的书法是“前五百年后五百年无出右者,跨越宋代直入晋唐,除了王羲之之外沒有超过赵孟頫的”,举为神品。人品书品都相当完美,评价相当高。 ![]() 16、为什么书法界奉王羲之《兰亭集序》为天下第一行书,从我临摹其体会而言,我理解为本集序从笔法、结字、布局都是率意、随性、由着自己好性情而书,借着几分酒兴恣意挥洒,情由心生,毫无刻意安排、故意做作之态?。这是别人学不到的东西,学形态容易,学精神无法做到。 ![]() 17、对于书法,我认为在字的认识方面,应注重它的结构,一笔一划写在什么位置才合适,使它即平正又美观,就象砌房子一样,材料放置的位子一定要对,然后加以修饰,否则即不稳固也不美观甚至坍塌。在字的书写方面,应注重它的用笔,这是个技术活,讲究技巧。前人有很多方法和论述,比如“永字八法”等。笔就象技工手上的工具,你能熟练地掌控它操作它,你就能运用自如的造出许多精美物体,得到世人的称赞。 ![]() 18、我个人觉得一幅书法?作品应该追求以老百姓喜爱就是好作品为目的。不能用那些奇门异术来吓唬和糊弄老百姓,如果这样的话、他们是不会买帐的。 ![]() 19、明书法理论家项穆在《书法雅言●功序》 中说,“书有三要:第一要清整,清则点画不杂乱,整则形体不偏邪;第二要温润,温则性情不骄怒,润则折挫不枯涩;第三要闲雅,闲则运用不矜持,雅则起伏不恣肆。以斯数语慎思笃行,未必能超人上乘,定可为卓然名家矣。”吾感悟此乃至理箴言,既是书写准则又是审美准则,若能做到终身受益。 ![]() 20、现如今有些书者受到拜金主义的诱惑,急功近利。不少人都想走捷径,似乎不用下苦功、靠几根夸张的线条和几个奇形怪状字体即可成功。前人的经验告诉我们,除了脚踏实地不懈努力和探索,通往成功的道路几乎沒有捷径可走,无源之水,无根之木,注定不会长久。急于求成只会浪费精力时间,浪费笔墨纸张。 ![]()
21、一幅书法作品中出现了漏字,那只能算作皮外伤或叫软伤,问题不大。如果出现错字,那就是体内伤或叫硬伤,需要精心医治。就书法作者而言,是一个相当长的中国文化学习,文学素质培养过程。
![]() 22、前人说过:楷书要当行书写。其意我理解为不要把楷书写得太死板,毫无生气,线条不要生硬,要有灵动感,从规范中见灵性,给人感觉有生命力,赵孟頫是这方面的典范。行、草要当楷书写。其意我理解为行、草写得比较率意,张扬,奔放,书写速度比较快,但要能收得住。就像一匹急速奔跑的马,要能骤然停得住。一只放飞的风筝,手上总有一根攥住它的线,不会任由它自由乱飞,,到时能收得回。否则,写出来的东西与汉字相去甚远,使人无法辩认。 ![]() 23、楷书口诀:楷书也称真,学书必先行,楷书要写好,初学求平正, 回锋要自然,行笔用中锋,笔画形态稳,结体讲造型,用笔讲技巧,笔笔显精神,多临古人帖,受益致终身。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