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穿过田汉的小剧场, 曾石滨老先生慢悠悠的走进儿子曾辉在田汉大剧院三楼的办公室接受我们的采访。说是办公室,其实更像是一个书法工作室或者说是书房。整个房间充溢着一股淡淡的墨香味,...![]() 曾石滨老先生老近照 ![]() ![]() ![]() ![]() ![]() ![]() ![]() 曾老接过儿子递过来的一粒糖块,含在嘴里,悠闲地坐在沙发上,前边是一杯自己秘制的菊花茶。他染过的灰白头发与浓密的眉毛在微风里轻轻颤抖。他抹了抹被风吹起的头发,轻轻啜了一口茶,微笑着,慢条斯理地,说着他的故事。 诗书合璧 曾石滨,自号愚夫,1933年5月生,1950年参军,长期在海军部队政治机关工作,1984年调任湖南省文联副秘书长兼机关党委书记。1995年起,先后加入了多个诗词协会和书法协会,并为湖南省书法协会理事和中华诗词协会名誉副主席。其诗词作品曾先后在全国二十多家报刊上发表。这是摘自曾老在2008年出版的诗集《野草闲花》中作者简介里的部分内容。见了曾老后更感觉他像是从古诗词的意境中走出来似的,一举一动都透露出温文尔雅的艺术气质。 曾老对古代艺术颇为着迷,好诗词,喜书法,“我写我心,我抒我怀”是他的从艺格言,无论是诗词还是书法创作,他都是跟着感觉和心境走。他曾云游四海,心有所获,便拿起纸墨笔砚,运笔聚神,捕形捉影,好不自在潇洒。 对于书法,曾老有自己的理解:“书法的一笔一划都能反应出作者的性情特质。我的书法作品一直追求传统,效法二王(王羲之,王献之),注重行笔流畅,结体圆润,但由于下的功夫不够,笔法的力度还比较欠缺。这也是我一直没能突破的地方,但我还是乐此不疲。” 曾老对当前书法界一些人在书法创新问题上猎奇求异,以怪以丑为美的现象,表示忧虑和反感。认为“书法创新必须遵循优良传统,坚守基本法度,在苦练基本功上下功夫,在继承发扬传统的基础上创新求变。如果离开传统,字都没有写好,甚至连书法的基本笔画都掌握不住,而一味求新求变、追求怪异,追求所谓个性化,必然会走火入魔,误入歧途,糟蹋国粹!” 曾老写诗凭的是灵感,大都是触景生情,见物起意,有感而发,力求写自己熟悉的,感悟的,追求和爱好的东西,达到“我写我心,我抒我怀”的目的。写不出时,他宁愿装聋作哑,交白卷,也不强为所难,生拼硬凑。这是他诗词创作上的一种风格和特点。 “我与诗词结缘,源于家教。先父曾光涛先生,终生执教,在我小时候,每逢他放假回来,就教我认字,背唐诗三百首,给我讲《幼学琼林》。我虽不解其意,但背起诗来,却朗朗上口,日久天长,慢慢对古诗词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和执着的追求。参军后,在部队,闲得无聊时也会与战友互作打油诗来逗笑取乐,增进感情。但真正创作和发表诗词,还是来文联工作以后的事。因为工作上的需要,接触名家学者的机会多了,耳濡目染,对古诗词的理解就更深了些,创作的激情就更高了些。偶尔半夜睡觉突然来了灵感,脑海里冒出一些好诗句,生怕忘了,便赶紧摆弄手机,把它储存起来。”曾老一谈到诗词创作就乐了,给我们讲了许多获取创作灵感的故事,谈话中,流露出一股欢快得意的神采。 今年3月,曾老收到参加“鄱阳湖杯” 诗词大赛的邀请函,但由于腿脚不方便没法前往,自己又从未到过鄱阳湖,遗憾无奈之中,他夜不安席,想入非非,虚构出一场游湖梦境。次日早晨,爬起来就作了一首《梦游鄱阳湖》的七律。他笑称:“未历鄱阳境,神游抱枕眠”,一个梦,一首诗,也算是附庸风雅,取得参赛资格了。 细细观察,不难发现,曾老的作品几乎既是一副书法作品,又是一首诗。他说:“我练习书法都是书写自己写的诗词,这就叫做诗书同源,诗书合璧。” 以乐为先 曾老谈及过往,嘘唏不已,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一种爱好,不在乎成就,只源于对真实生活的热爱. 那些过往,如轻烟般随着岁月袅袅飘去,不着痕迹,不过岁月终究在老拙的脸上划下了沟沟壑壑,但有一种智慧的光芒在他的眼镜片后闪烁,因此显得极为沉稳精神。 曾老又喜欢四处走走看看,他说创作里的灵气与感悟就来源此,虽然如今岁数已高,腿脚还做过手术,外出总是不方便了,但每年一次在广州的战友会,曾老总是不会错过的。去年七月住院期间适逢广州战友会开会,他硬是恳求医生准假前往与会。这不,在砚台旁摆的几幅书法就是曾老前不久写的,准备过几天带到广州会上送给战友的礼物。儿子曾辉告诉我们曾老每次去广州参加战友会总是精神抖擞,兴奋得像个孩子。 “战友会就犹如同牛郎和织女的七夕鹊桥会,一年才一次,我能不期待嘛。”曾老风趣的一句话把屋子里的几个人都逗笑了。 这时来自中国文艺促进会的一个电话打破了众人的欢笑声。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中国文艺促进会准备收录全国三十位著名书画家的作品,合编一册庆祝特刊,这个电话就是来向曾老催要作品的。能入选名家作品选集,无疑是一种崇高荣誉,但曾老听后,并没有明显喜悦之情。据了解曾老的诗词和书法创作得到的奖项上百个,其中包括全国诗词创作终身成就奖,全国首届诗词著作金声奖。 “现在这些大大小小的比赛和评奖太多了,这个什么奖那个什么奖,高帽子高的吓人,让人承受不了,这些都是虚名,没有多大实际意义。我曾经给一个论坛组委会写信提出过意见和建议,指出这些评奖不够严肃庄重。”曾老眉头紧皱,靠在沙发上发出长长的一声叹息。 “获得快乐,才是我写诗练字的主旨和源头。”这是采访中曾老说过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一句话。 曾老不老 曾老和其他的书法家不一样,他并不每天练习书法,也不每天写诗,有时甚至十天半月也不动笔,只有当心情好或心血来潮时,随手把纸摊在旁边的麻将桌上,挥洒几下。更多的时候,曾老喜欢看看书,听听广东戏,或到网上看看新闻资讯。虽然曾老今年78岁了,可还是紧跟时代潮流,时常用电脑在网上敲敲打打,他还自己申请了一个QQ。采访结束后,他还特地给钱们嘱咐一句:“以后有什么事,我们可到网上用QQ聊。” 曾老拥有自己的一片海域,那里风光独好,波澜壮阔。 曾石滨个人简介 曾石滨,自号愚夫。广东龙川人。原为湖南省文联副秘书长兼机关党委书记,湖南省书法家协会理事,湖南省直机关书画协会副秘书长、顾问,湖南省名家书画馆馆员;并为湖南省作家协会、中国老年作家协会、湖南省诗词协会、岳麓诗社、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华诗词文化研究所、中国国学研究会研究员,中华诗词协会名誉副主席。 书法注重传统,笔法流畅,线条圆润,机构圆润,尤其擅长行书。作品曾多次参加省内外展览、交流和比赛,四次获得省级奖励,并有作品入选“中国书画界名人作品展示会”、“中日百人书法作品展览”,以及《金秋书画集》、《回归颂诗书画珍藏集》、《澳门回归书画集》、《湘江风雅颂》等大型画册,《澳门回归有感》长幅书法作品,2000年为深圳博物馆所收藏。出版有《野草闲花》集。 个人艺术资料已收入《中华当代艺术家名录》、《中国专家人才库》、《中国诗人大辞典》等多家辞书。 ![]() 曾石滨老先生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