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梦CMS - 轻松建站从此开始!

个人文学爱好网-湖南民生在线-湖南民生网-湖南民生在线网

当前位置: > 资 讯 >

一砖一瓦藏历史 一言一行传精神——汝城县南洞乡的红色密码

时间:2025-11-04 21:21来源:湖南民生在线 责任编辑:徐满哥
  深秋的阳光,斜照在湖南省汝城县南洞乡北区苏维埃政府旧址的青瓦上。八十岁的郭大爷拄着拐杖,站在修缮一新的老宅前端详了许久,最后满意地笑了:“是这个味,这木头椽子,跟我小时候记忆里的一模一样。”这座一度因风雨侵蚀而墙体斑驳、屋顶漏水的百年老宅,如今不再是沉睡的历史符号。它正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新身份,迎接着一批批特殊的访客。
 
一、旧址修缮让红色历史“可触摸”
  “当时屋顶都快塌了,看着真心疼。”乡里的老党员老包回忆起旧址修缮前的模样,语气里仍带着惋惜。这份惋惜,最终化为了行动的力量。在去年的人大代表讨论会上,保护红色根脉成为最强烈的呼声。经过乡党委、政府、人大多方合力,建议迅速落地,修缮工作被列为年度重点民生项目。但怎么修?是个大学问。
“我们坚持‘修旧如旧’。”负责修缮工程的设计师介绍,“比如那几根主梁,能用老料的绝不换新料;墙面修补时,特意从附近找了同年代的老青砖。”

  最让村民们津津乐道的是,工人们在清理墙体时,意外发现了当年红军写下的标语痕迹。“打土豪,分田地”几个字虽然模糊,却让那段峥嵘岁月瞬间变得可触可感。
 
二、思政创新让红色故事“可感知”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就在我们南洞的西边山村,鞋寨垅仅有200人的村子,就有40多名青年参加了游击队……”在南洞乡思政课比赛的讲台上,青年教师小范正动情地讲述着本土红色故事。台下,学生们听得入神。这些不再是教科书上遥远的故事,而是发生在自己祖辈身上的真实经历。

   为了准备这次比赛,小刘和同事们走访了全乡8个村,与老人们促膝长谈,记录下一个个鲜为人知的红色片段。“当我第一次听到范惠香烈士的事迹时,眼泪忍不住就流下来了。”小范说,“把这些故事讲给孩子们听,是我作为老师的责任。”如今,这些被重新打捞的记忆,正通过一堂又一堂生动的思政课,在南洞的年轻一代心中生根发芽。
 
    
三、学术寻源让红色脉络“更清晰”
  今年9月,南洞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参加八路军南下支队入湘征战八十周年学术研讨会的150余名专家学者。

  站在修缮一新的旧址前,研究抗战史多年的徐主任感慨万千:“能够如此完整地保存革命旧址,是对历史最好的尊重。在这里,我们触摸到了历史的温度。”修缮后的南下支队入湘征战历史陈列馆分为“战略决策、铁流入湘、征战郴州、北返延安、壮丽史诗”五个部分,仿佛将大家带回了那段烽火岁月。
 
四、书香统战让红色基因“续血脉”
  9月16日上午的南洞,阳光和煦。南下支队入湘征战历史陈列馆,晨光透过明亮的窗棂,洒在满是书册的木架上,一场别开生面的“书香统战、同心南洞”读书分享会正在这里举行,与会者们精神饱满,思绪飞扬。当《汝城县革命斗争史》中的烽火岁月被娓娓道来,红色记忆不再是尘封的过往,而成为一种可感可知的精神脉动;随后,南洞乡干部工作分享会、读书会的相继召开,更将这些从历史中汲取的智慧与力量,续写为扎根乡土、服务人民的生动实践。
 
五、薪火相传让红色精神“暖南洞”
  如今的南洞,红色已经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老人们会在傍晚带着孙儿到旧址前散步,讲述当年的故事;年轻人在周末参观展览,在历史中寻找精神共鸣;学生们在思政课上,了解脚下这片土地曾经发生过的感人往事。

  “旧址修缮后,成了我们南洞最热闹的地方。”郭大爷笑着说,“现在连外地的亲戚来做客,都要特意带他们来看看。这是我们南洞的骄傲。”南洞乡主要负责人表示“我们致力于将南洞的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转化为流动在每个人血脉中的精神基因,让红色文化在一砖一瓦间醒来,在一言一行中传承。”

  红色文化的种子,正以一种看得见、摸得着、听得懂的方式,在南洞大地上生根发芽。
 
  来源:湖南民生在线
  作者:朱博一 
  编辑:徐满哥
  一审:徐满哥
  二审:余 生
  三审:吴明德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湖南民生在线”的所有作品,均为湖南民生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但请注明来源“湖南民生在线”。
2、非湖南民生在线作品均来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发邮件至fzpd2008@126.com邮箱进行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删除。

顶一�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