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长沙市望城区男子急匆匆的举着正在流血的右手,跑到医院脊柱手外科护理站办理住院手续。 护士把焦急的患者带到换药室,联系值班医生诊查。医生一边打开在急诊包扎过的伤口,一边询问患者:“你这是怎么受的伤?” “在家剁鸭子切到了。” “被切掉的哪块组织到哪去了?”医生看着那被切去一半肉的手指问道。 “什么组织?”患者被医生问得有些疑惑。 “就是你手指上被切下来的那块肉。” “可能跟鸭子肉一块煮了。”患者不确定地说。 “那快打电话问问,看还能找到那块肉?要不然得从别的地方移块皮补上才行啊。” “啊……”患者及家属连诧异声都是异口同声。 经过再三确认,那块“肉”实在找不到。医生最后只能在患者手臂皮肤最薄的地方移植了一块皮肤,代替那快不小心被丢弃的“肉”。由于就医处理及时,目前患者患肢恢复良好。由于手的解剖结构复杂,功能精细,在急症处理时若重视不够,常导致并发症,甚至造成残疾。
手外伤的院前紧急处理原则 一、急救原则 必须及时予以处理,一般情况下,开放性损伤应争取在伤后6-8小时内关闭伤口,这样,才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术后感染的发生。 二、急救方式 1.在出现开放性手部外伤时,应使用清洁布类包扎,及时就近到医院进行治疗,并常规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2.在送医的过程中,如果出现较严重的出血,可行局部按压,或者在上臂用皮带或皮筋进行环扎止血,但如果采用这一方法止血,一定要注意在每环扎1小时左右时,要松开皮带或皮筋10-15分钟,否则会导致整个肢体的坏死。 3.如果损伤导致肢体的骨折,最好在搬运之前进行简单的固定,可就近取材,用木板、铁棍或较硬的书刊、杂志均可,这样可以避免在搬运的过程中骨折断端二次损伤周围的神经、血管、肌腱等软组织。 4.如果出现了肢体或指头的离断伤,最好将断肢或断指用塑料袋包好,置于低温保温桶中保存,并与病人一起送到医院,切忌冷冻保存残肢或将残肢直接置于冰水中。 5.在闭合性损伤时,也应及时就医,让医生对伤情给出全面、准确的判断,不致耽误了早期治疗。如果患者感觉肢体肿胀明显,出现了手部苍白或青紫、手指发麻、桡动脉搏动消失等情况,更要赶紧就医,及时处理。 什么时候该去医院看急诊? 压住伤口时间超过5分钟了,血仍未止住。 被动物或人咬伤出血的。 伤口很深或者划开了口子。 被玻璃或金属嵌入、扎入。 不感到伤口疼,有可能已伤了该处的神经。 伤处活动受限,有可能肌腱损伤。 伤口红肿热痛,有脓液,出现感染的迹象。 误区更应注意: 误区一:割伤擦伤不需要包扎,让伤口自然风干,才能更快愈合。 伤口愈合需要湿润的环境,同时也需要保持创面的清洁。手指一旦被割破,在严格消毒的前提下,最好用纱布覆盖伤口,这样才真正有利于快速、健康的愈合。 误区二:儿童喜欢乱动,在包扎伤口的时候需要紧一点,才不容易脱落导致伤口感染。 不能因为小孩子好动就随意决定包扎的松紧程度。在任何情况下,包扎都要留有一定空隙,否则会减少伤口接触氧气的机会,使伤口愈合变慢。此外,包扎过紧还会阻碍血液循环。 误区三:出血时,立即用云南白药等止血。 在家处理伤口,尽量不要用止血粉,否则会刺激伤口,还会盖住创面,为医生的诊断及“二次处理”造成困难,需要花时间除去止血粉残留,患者也会觉得非常疼。其实,止血的首要原则,是在伤口上施压,直到血不流为止。 误区四:每天换药,能好得快些 只要保持伤口清洁,并不需要每天换药,正常情况下,3 —5天更换一次敷料即可。如果天天换,反而会增加伤口接触空气中污染物的机会,且破坏刚刚长好的组织,加重疤痕的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