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牛”代表呼吁加快发展湘西黄牛产业集群
时间:2015-11-10 16:54来源: 责任编辑:
□汪海洋身价千万的“偏头哥”甘当“养牛倌” 严德忠1965年出生在湘西花垣县龙潭镇龙潭村,6岁时因右颈肌肉萎缩导致“偏头”,经常“抬不起头”,被人嘲笑为“偏头哥”,他多次躲在大山深处痛哭。 严德忠意识到刻苦学习才能改变命运,就在满怀
核心提示:□汪海洋身价千万的“偏头哥”甘当“养牛倌” 严德忠1965年出生在湘西花垣县龙潭镇龙潭村,6岁时因右颈肌肉萎缩导致“偏头”,经常“抬不起头”,被人嘲笑为“偏头哥”,他多次躲在大山深处痛哭。 严...

□汪海洋
身价千万的“偏头哥”甘当“养牛倌” 严德忠1965年出生在湘西花垣县龙潭镇龙潭村,6岁时因右颈肌肉萎缩导致“偏头”,经常“抬不起头”,被人嘲笑为“偏头哥”,他多次躲在大山深处痛哭。
严德忠意识到刻苦学习才能改变命运,就在满怀信心迎接高考时,命运跟他开了个玩笑,考上了大学残疾人不招,当时严德忠失去信心,没书读只得回家,带着“偏头哥”的称号在供销社得过且过。
1996年,香港关怀行动来到湘西,他获悉“香港关爱行动”可以免费治疗他的疾病,带着试试看的心态接受了治疗,不想,他“偏”了20多年的头基本治愈。
“头”正了,他就想着该如何自强、脱贫致富。在省残联的帮助下,他充分利用家乡的资源优势从事矿产品开发,几年之间就成了千万富翁,也安排了500多个残疾人就业。
富裕起来的他第一个想到的是如何回报社会,帮助当地其他残疾兄弟。2008年,他一次带公司的部分残疾员工去长沙旅游,点单时发现一份牛排要好几百元,他觉得湘西的黄牛肉好吃多了,才20多元一斤。经过充分细致的调研,他发现国内中高端牛肉价格居高不下且供不应求,而作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的湘西黄牛在当地农村比较普遍,还可带动当地老百姓致富。
在经过充分调研后,2009年,严德忠以一个企业家明锐的目光和超人的胆识,抢抓国家实施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在湘西州先行先试的历史机遇,投资从事中国湘西黄牛产业的开发,他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的方式,以惊人的速度完成国家级保种场、扩繁场,成为湘西州矿业经济转型升级,以矿哺农、还富于民的第一人。随后,严德忠成立湖南德农牧业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8亿元,致力于国家级地方优良品种湘西黄牛的保护与开发,项目总投资12.72亿元。整个项目建成投产后,将实现年销售收入50亿多元,税收3.7亿元,出口创汇4.6亿美元。
湘西“牛王”让更多农民致富 严德忠养牛养出了名气,已成为湘西名副其实的“牛王”。
近两年来,湖南德农牧业公司已建成了26个省级标准示范养殖社和保种湘西黄牛600头,培育能繁母牛6000头扩繁群,并通过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大户+土地流转入股的经营模式,在湘西州现有的7.2万头能繁母牛基础上快速扩繁。并正在新建400个省级标准示范社,实现湘西全覆盖。(省发改委、扶贫办、科技厅、畜牧厅、商务厅2013年实质性进入引导并扶持)。
如今,湘西黄牛产业化项目经湖南省农林勘察设计总院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已经省发改委备案。项目总投资12.27亿元,项目实施顺利并且跨越式发展,成为了中西部地区最大规模的黄牛养殖基地,是中科院,湖南农大、省畜牧研究所、产、学、研基地,湘西在地方特色产业培育与品种保护方面走在周边地区前列。
2012年5月26日,周强书记、徐守盛省长陪同温家宝总理亲临湖南德农牧业公司视察指导工作,肯定公司带动产业发展模式的同时,鼓励企业要紧密和农民联系在一起发展地方特色产业,这让严德忠找准了目标方向,也更有信心与勇气。
“我们力争3-5年达到出栏优质育肥牛60万头,直接带动武陵山片区100万农民从事养殖业,3年实现20万养牛户脱贫致富,同时有效的解决了农村劳力剩余、空巢留守等突出问题,实现企业与农民互利共赢。”严德忠说。
政府工作报告让农民更有盼头 最近,严德忠新当选为湖南省十二届人大代表,1月26日,他在听了徐守盛省长的政府工作报告后表示,报告鼓舞人心、实在,也看到了希望。报告围绕经济发展、两型社会建设、民生事业改善、特色产业培育等内容,对过去五年进行了回顾,并就如何抢抓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建设天蓝地绿水净湖南,为民办实事等做出了全面部署。
报告多次提到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对湖南是个重大历史机遇,区域扶贫71个县湖南占37个。报告中再次明确坚持以湘西自治州为扶贫开发主战场严德忠感觉到湘西再次遇到了一个比天都还要大的发展机会,加快培育发展地方特色优势产业时代来临,巩固湘西在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的主导地位尤为关键。利用好国家保护品种湘西黄牛政策,培育出特色鲜明品质优良的地方特色产业作为武陵山区连片开发率先脱贫,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更是关键。
严德忠认为,湘西人懂得感恩,人民补实、勤劳、憨厚、勇于奉献,尽管经济不发达,但山清水秀,环境优美,人们感觉很幸福。湘西有土地2300多万亩,其中连片草山草坡1050万亩,具有得天独厚的天然放牧条件,可以放养100万头湘西黄牛,年达到出栏育肥牛60万头和系列产品进入高端市场,如香港、中东、俄罗斯等国家地区,据推算,深加工后每头牛价值12万元,年销售额720亿元,税金110亿元,出口创汇87亿美元。
根据:湘发改农[2007]375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大扶持草食动物品改意见)指出,到2015年,全省出栏牛要达到300万头(其中湘西优质杂交肉牛100万头),肉类产量达70万吨,肉类产量的比重5%,产值达1060亿元,活畜优质率达到45%,产品加工率达20%。湘政发[2010]2号强调,到2015年,全省农产品加工且销售收入达到7100亿的目标任务。要求将“草食动物”列为省5大重点优势产业之一,明确指示湘西黄牛是湘西州区域经济中最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以上可见,牛肉食品市场供不应求,肉牛养殖加工时代来临,前景看好。
建立湘西黄牛产业集群亟需政府大力扶持 湘西自治州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生态环境构成了一个气候上的微生物发酵带,土壤中的含富硒带、植物群落间的亚麻酸带,青山绿水、天然“氧吧”,造就了中国湘西黄牛在国际上的肉食品优势地位。一直以来,湘西黄牛肉做为免检产品进入香港、中东、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其肉质纯香鲜美在世界享有美誉。
如今,庞大的市场等待着我们,千家万户百姓也在期待政府出台扶持农民养牛系列政策,帮助农民增强发展的自生能力,促进传统地方产业升级与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真正实现山区农民长期稳定增收脱贫,达到武陵山片区域发展与扶贫在湘西先行先式的有效结合。
严德忠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充分利用地方产业资源优势,率先转型发展湘西黄牛产业,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培育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增加山区农民收入,为武陵山片区开发树立典范。为又好又快推动湘西黄牛产业集群发展,严德忠建议:
1、将湘西黄牛纳入省财政涉农保险(参照奶牛保险),并出台湘西黄牛能繁母牛养殖补贴政策。
2、加大对龙头企业贴息项目资金和农民专业合作社项目资金扶持。将湘西黄牛特色产业作为省重点扶持产业。
3、加大对湘西黄牛保种选育和快速扩繁技术研究建设投入资金和技术。
4、加大对湖南德农牧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帮助解决湘西黄牛产业化项目进入国家武陵山片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十二五”规划和国家十年畜牧业扶贫,规模投资发展计划。
5、将湘西黄牛特色优势产业集群的建设纳入省重大扶贫项目规划,加大支持力度,促进该产业集群在湘西州早日全面完成。
“通过发展湘西黄牛产业集群及特色产业,打造绿色湘西,让湘西有最好的山水可看,最好的牛肉可吃、最好的氧气可吸。”严德忠对生态湘西信心百倍。
Tags:湘西 代表 呼吁 加快 发展 黄牛 产业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