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今年刚刚40岁的杨友生是湖南省衡阳市石鼓区黄沙湾办事处进步村的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1987年开始担任村委会秘书,先后担任副村长、村支部副书记,曾任衡阳市石鼓区人大代表,衡阳市郊区首届十大杰出青年光荣称号...
动真情、干实事,努力打造群众满意工程 进步村位于湖南省衡阳市石鼓区的城乡结合部,全村共有2155人口,村支两委有定补干部5人,低保户有22人,残疾人27人。村民户组之间生活水准客观的存在差别,周边人口环境复杂,群众要求和愿望细分各异。杨友生作为村支两委的领头人,深刻认识到:要团结努力,要有成效的奋斗,首先要抓好班子队伍执政理念和素质能力建设,全村党员干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全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在村,凡涉及人、财、物及关于经济等问题,都必须由“三会”层层讨论通过后方可执行。即“会前多调查,会中多讨论,会后不扯皮”。为此,作为党支部书记的杨友生要求班子成员坚持做到这“三会二多一不”,在这一作风的要求下,大家都自觉维护着班子的团结;维系班子团结的纽带是班子成员们高尚的品格。村领导工作中互相支持取长补短,在生活中情同手足。常常为工作和原则问题争得面红耳赤,在生活中又都是互敬互助、无话不说的好朋友。“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在这里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 一套好制度,管好了人和事。基层工作千头万绪,矛盾错综复杂。杨友生和村党支部一班人坚定的认为:只有建章立制、照章理事,用制度管好人,才能做好各项工作。因此,党支部在全村建立了有关党组织建设、党员定期学习培训、村组建设规划的制度30余项。每项制度有分管干部,有责任人,有监督人,有考核评比,并具体签订责任状。大家的制度大家定,自己定出的制度管自己。 杨友生在任村主任期间,就力主制定一套完整的村规民约和完善进步村的土位地分配方案,迄今为止,村里三大市场的开发,全村没有一村民因为土地分配而出现信访和上诉事件,村民的生活就业出路,村里从多方面给予指点和引导。鼓励失地农民再就业,村里负担村民的就业培训和技术学习等一切费用。村干部积极多方联系村边的三个大市场,创造性的合理利用安置房的时机,将车库房的空间,做仓库,跟市场配套,解决商户的需求,利用一切方式和机会为村民的生活和就业带去较好的机遇。 杨书记还深情的回忆到:当年进步村当时要投资建校时:但当时资金多有困难,杨友生和村支干部硬是几年没领工资的情况下,不屈辛难的把学校建立起来的。这百年大计的惠民工程,既是上级的要求,也是村干部的愿望,更是全村百姓的多年期盼。学校建成时,当时;几个组的村民自发送来了锦旗致谢,杨友生双手抱拳一一回应:不要谢,谁叫我们是干部呢,这一切都是我们应该做的,只要是你们的愿望和要求,就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2010年6月,进步村六组一位村民因病住院,因为其家境比较困难,面对其巨额的医疗费用,为此,杨友生和两委班子想过不少办法,多次登门慰问之后。杨友生和村领导班子决定发动全村捐款,通过广泛的思想动员和细致的具体组织工作。全村在一夜之间就募集到近五万元现款,及时的解决了病人家属的危难。这一桩桩具体是事例显示了全村群众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和谐风尚和村党支部一班人强大的凝聚力。 文化为魂,倡树科学健康、积极向上的农村文明新风尚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农村“三个文明”的有机统一体。为此,在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和人的和谐发展,以文化为纽带,推动农村社会的全面进步。作为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的杨友生更是深有感触。 首先是在坚持依法以德治村中,一直注重对村全体村民的教育。充分利用农闲时节,以村民大会的形式,先后请区、办事处司法人员来宣传各种法律法规,使村民法制意识明显增强。其次是大力构筑精神文明载体。在村委修建了图书阅览室,在村中心修建了篮球场、乒乓球台;村办公楼设立了读报栏、宣传栏,墙上刷写《村规民约》、《村民文明公约》等宣传标语,使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文明修养。再是坚持易风移俗与树新风结合,提倡丧事简办,喜事新办;开展了“十星级文明户”、“好婆婆、好儿媳、好妯娌”、“卫生模范户”等创建活动,并实行动态管理,目前该村已有85%以上的户达到创建标准。“帮扶弱势群体,构建和谐村居”也一直是该村工作的主旋律,逢年过节,组织村里干部定期给多户病残、贫困户送去救助金及食用油、米、面等生活用品。每逢八一建军节,村里组织全体复转军人进行慰问座谈,关心了解他们的生活与工作,让他们切实感受到了基层党组织的温暖与关爱。 强调邻里和睦、妯娌和睦、孝敬父母、不打架不骂人,以良好的乡风民俗来约束不好的陈旧陋习,让社会公德来制约个人的私心。用形式各异的先进载体倡导农村文明新风尚。 物质、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去年,进步村工农业总产值4700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5800元。多年来,该村从未发生过一起刑事与上访案件,一直是政通人和、村泰民安,人人有事干,天天见效益,家家遵法纪,户户守诚信,扎扎实实不断推进了全村的小康建设。 净化了一方水土、和谐相处、民乐村安 把大多数群众要求办理的事情整理出来,制定了工作目标和任务措施,并向村民作出书面承诺,在村务公开栏公开承诺事项、责任人和完成时限等内容,主动接受村民的监督。这也是杨友生和他的村支领导班子的目标工作计划和具体标准。实施承诺制之后,村支干部的工作担子更重了,在工作中要努力做好承诺过的每一项工作,而村民们对村干部的工作心里更有底了,更放心了,对村里的发展也更踏实了。群众都说,现在村干部在承诺中把工作思路和目标说得如此清楚,这更有利于村民参与和监督。 维系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好势头要立足“八抓”。这更是杨友生和他带领的支部一班人民乐村安的创新思路,具体体现在:一是抓法制教育,通过实施农村“法制强基”工程、“文明进农家”工程和“青少年成长与法同行”工程,营造农村学法用法的浓厚氛围。二是抓人员管理,通过强化对流动人口、失足人员以及问题青少年类的管理,积极贴近他们内心、主动针对加以帮助和教育。因人制宜的强化他们的积极作用。三是抓维护稳定,建立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定期排查、及时发现和掌握苗头性和倾向性问题,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四是抓排忧解难,把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与做好群众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起来,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认真研究解决,从而化民怨、顺民气。五是抓依法办事,积极组织基层领导干部、党团员和村组负责人员加强宪法、行政许可法的学习,同时对上级执法行为及时提出法律建议书,避免违法行政行为的发生。六是抓劝慰调解,充分发挥走访村组、调解等机会和农村老年人协会、红白理事会等群众组织在解决矛盾纠纷、倡导文明新风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七是抓群防群治,实施撒开成网、聚合成拳的“个十百千”工程,打牢社会治安防控的基石。八是抓好党内生活民主,全村78名党员,坚持党内活动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积极推进党务公开、村务公开、促进基层依法办事、依法治理,扩大基层民主。 让新农村在社会主义建设中闪光是进步村党支部、村委会一班人的奋进目标,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进步村干群合力所作的不懈努力。几多耕耘,几多收获。多年来,以杨友生为领头人的进步村先后被衡阳市委、市政府多次评为“经济建设先进村”,先后被区委、政府及办事处党委评为“小康建设先进村”、“村民自治模范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先进集体”、“五个好村党组织”,还先后被石鼓区党委、政府评为“先进党支部”、“经济工作先进单位”、“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尊师重教先进单位”、“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作者:彭 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