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通讯员 蓝文盛 桂阳县检察院控申科长陈军,始终把个人意愿融入组织要求,从事信访接访工作11年来,始终秉持“上访人有百分之一诉求,就要付出百分之百努力”的理念,把“将心比心、以情换情”的真诚、“换位思考、待人如亲”的热情,化为一次次为民服务的实际行动... □通讯员 蓝文盛 桂阳县检察院控申科长陈军,始终把个人意愿融入组织要求,从事信访接访工作11年来,始终秉持“上访人有百分之一诉求,就要付出百分之百努力”的理念,把“将心比心、以情换情”的真诚、“换位思考、待人如亲”的热情,化为一次次为民服务的实际行动,化为对上访群众的人性关怀,化为平凡岗位的自觉追求,用自己的博爱之心、大爱之情,尽心尽力解决上访者的合理诉求,让上访者感受到检察机关察民情、解民难、帮民困的诚意和温暖。他累计接待群众来访上万人次,直接处理重大疑难信访案件10多件,多年的信访积案难案在他手中均能得到终结。自2002年以来,他先后荣获20余项市、县荣誉。他所在的信访接待室,连续6年被评为全省“文明接待室”。 陈军在信访接待“窗口”工作以来,一直牢记这样一句话:“群众来了就是对我们的信任和期待,为群众解决问题就是我们的责任。”11年来,他在控申“小窗口”,用诚心接待来访,用法律维护正义,用真情化解矛盾,用行动构建和谐,让控申“小窗口”成为传递检察博爱的“大舞台”。 坚守控申岗位是他无悔的选择 2002年,陈军服从组织安排,从监所科调到控申科工作,并且担任副科长。靠吃苦耐劳的品格和拼搏进取的精神,他很快成为一名业务骨干。 人虽说在“窗口”,但陈军的心却一时半会儿难以安顿下来。原来是在大楼里办公,可是来控申科时,却搬到住房区一楼里,上一趟厕所都要往楼里跑;大楼里冬暖夏凉,接待室正好相反,夏天热冬天凉。让陈军真正安顿下来的,是后来发生的一件小事,让他体会到了控申接待的重要和价值。一天,一位70多岁的老人来访,老人口齿不太清楚,说了半天他才明白,原来是房屋拆迁的事。本不属于检察机关管辖,但陈军还是给老人所在的社区打了个电话说了老人的情况。让陈军没想到的是,一个月以后,这位老人又一次来到院里,他以为又来上访,没想到老人说是专门来感谢的,说陈军打的那个电话,社区非常重视,帮老人解决了问题。当时陈军真的感动了,自己只是办了一件举手之劳的事,就让古稀老人专程跑来感谢,这就是“窗口”在人民群众心中的价值。从那以后,陈军不再犹豫,不再彷徨,决心在这个小小的“窗口”里,好好书写自己今后的人生。那一年,他34岁。 只有付出真情才能赢得群众信任 2008年夏天,一个非常炎热的日子。古楼乡一位姓李的中年妇女,在五六个亲属的陪同下,来到桂阳检察院门口。当时,这位妇女手捧着儿子的遗像,情绪激动地要求见检察长。当时,检察长不在家,要求见检察长的愿望得不到满足,一行人情绪更是处于失控状态。应该说,作为控申接待人,面对突发上访的失控局面,对案情的了解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如何让上访者平静下来。当时天特别热,把他们劝进接待室让他们平静下来是第一位的。于是,陈军端着一杯水,蹲在大嫂身边,但这位大嫂怎么劝都不行。干脆,她不喝,陈军就不放下;她不进屋,陈军就陪着她蹲着不起来。到了吃午饭的时候,陈军跑进食堂,打了两份饭双手递到她的面前。大嫂感动了,答应起来了。进接待室后,大嫂的情绪已经平静了许多,原来,李大嫂的儿子因寻衅滋事被公安局关押,3天后死在看守所。李大嫂要求检察机关依法处理。 了解了李大嫂上访的案情,陈军当场就联系院里的相关领导和部门,这些同志很快在第一时间到达了接待现场,并表示要高度重视、深入调查、尽快答复。见到陈军在现场协调真起了作用,李大嫂脸上第一次多云转晴。后来,李大嫂又多次来检察院,但都没有出现第一次到访的激烈场面,而是一个人悄悄地找到陈军。陈军也总是把她请到办公室,像亲姐弟一样跟她说话。 战胜委屈才能提升境界 在上访人的这支队伍里,各种各样的人都有,可说是五花八门。有的说话,听起来温文尔雅,但无理辩三分;有的不懂法、认死理,性格倔强,就是说破嗓子,他也听不进去;有的说话野蛮粗鲁,没说几句就暴跳如雷,甚至不分青红皂白,破口大骂,什么难听骂什么;有的耳聋眼花、口齿不清,智力障碍,跟你说话时,唾沫星子喷一脸……。总之,作为一个控申接待者,就必须学会什么样的人都得见,什么样的话都得听,做不到这一点,就干不好控申接待工作。 有一天早晨,陈军刚到单位上班,脚还没站稳,接待室就涌进了几个上访者。那时都是面对面接访,其中一位40多岁的男同志,浑身散发着刺鼻的怪味,一边跟陈军说话,一边将手里的一个黑塑料袋放在了桌子上,“这是什么东西?”陈军的话还没有问完,只见这个人将袋子向上一提,顿时,一堆死老鼠倒在了桌子上,屋里立刻臭气熏天。 陈军见过各种各样的上访者,但像今天这样的情景还是第一次碰到。陈军吓蒙了,脑子一片空白,很长时间才平静下来。他问这名男子想干什么,男子说:“我是来帮你们除四害的。” 后来得知,这名男子是因为法院执行问题来上访的,但他找错了门,将检察院当成了法院,并演出了让人难以接受的那一幕。但即使这样,陈军还是耐心地指点他,应该怎样上访,怎样申诉,怎样做才能有助于问题的解决。这名男子知道自己错了,非常后悔,反复向陈军道歉,请陈军原谅他。 陈军说,接受委屈有时比帮助群众解决困难还要难,只要能战胜委屈保持心态平稳,就会超越自我,提升自我,克服一切困难。 “小窗口、大作为”是他坚定的信念 11年来,遇到多少难心事,受了多少委屈,陈军已无法统计。一些亲人、朋友时常劝他:“你在一楼大厅办公,天天跟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有啥意思?” 陈军也曾动摇过,可他一次也没有找领导提过任何要求。他认为,困难总得有人担,委屈总要有人受,他不在这里,其他同志也得在这里,毕竟自己比他们多一些经验,多一些承受能力。更何况,虽然在一楼办公,远离领导和大家的视线,但院党组和同志们并没有忘记自己,2012年院党组根据他的工作表现,报请县委同意,提拔他为副科级检察员。他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控申“窗口”虽小,却是接地气的岗位,时刻关系到检察机关自身形象,关系到上访群众切身利益,关系到党群关系的疏密亲离。自己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但一定要坚持走下去,继续在这个小窗口上展示一名党员的风采。 陈军在检察机关工作18年,为检察事业默默地奉献光和热,但他无怨无悔。他表示,今后自己还要努力拼搏,勤奋工作,在自己热爱的工作岗位上,继续为上访群众多办点实事、好事,永远做一名让人民群众值得托付的检察官,为检察形象增添新的光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