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广东亿龙鸿发服装厂,是湘西苗族青年农民龙炳标南下打工积累财富后一手创办的。2011年应湘西籍员工的请求,毅然回乡考察筹建吉首分厂,以便解决员工背井离乡、不便照顾家人的问题...
广东亿龙鸿发服装厂,是湘西苗族青年农民龙炳标南下打工积累财富后一手创办的。2011年应湘西籍员工的请求,毅然回乡考察筹建吉首分厂,以便解决员工背井离乡、不便照顾家人的问题。面对期盼早日返乡就业的员工,龙炳标来回在广州、湖南吉首奔波。 贫困少年志不穷 1972年,龙炳标出生在湖南省凤凰县腊尔山镇夯卡村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由于爷爷、奶奶去世得早,龙炳标4岁时就带着弟弟、妹妹,让父母参加集体劳动挣工分。看着父母亲长年劳累,幼小的龙炳标早早的读懂了生活的艰辛和父母的恩泽。 再坎坷的路也得走才能到尽头,再艰苦的日子也得过才能看到希望。随着日子的更替,龙炳标带着三个懵懂的弟弟妹妹走进了课堂。他把父母勤劳朴实的品格都传承过来,拼命地吸取老师所传授的知识。 笨鸟先飞早入林,龙炳标凭着自己一股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刻苦学习的精神,第一个学期便以优异的成绩让父母绽开了开心的笑容。 然而“贫困众人嫌”,世俗的观念并没有因龙炳标的优异成绩而改变。8岁时,龙炳标为了让父母安心的劳动,放学之后,独自承担了全部的家务。砍柴、煮饭、喂猪、放牛、打猪菜、辅导弟弟妹妹的学习。 由于田土刚到户,家里没一点积蓄、存粮。有一天,龙炳标放学回家,看着饥肠辘辘的弟弟妹妹,便想煮好晚饭让他们先吃。可是当他打开米桶时,发现桶里粒米不剩。看着弟弟妹妹饥饿的眼神,龙炳标端着一个小盆四处去借夜饭米,可是他走遍了大半个村子,人们就像见到瘟神一样躲着他。龙炳标只好拖着疲惫的身躯走回家里,把弟弟妹妹拥入怀里,相依入睡。 当月上树梢时,父母从田间回来摇醒这一群衣衫褴褛的儿女时,龙炳标抱着父亲的膝头痛哭流涕,生活让他幼小的心灵读懂了只有富强才能改变命运。 南下拼搏奠基业 成功的道路总是坎坷的。龙炳标虽然成绩优异,初中毕业,便把学习的机会让给了弟弟妹妹,和父母一起承担生活的重担。他凭着一股拼劲,把破败不堪的小茅屋改建成了五间大瓦房;凭借苗家汉子动人的歌声赢得了心爱女人的垂青,不久走进了婚姻的殿堂。随着儿女的诞生,龙炳标感到了生活压力的倍增。由于家乡自然条件的制约,一亩多的责任田也要靠天吃饭,只要哪一年不风调雨顺,便颗粒无收,依然要靠借贷过日子。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打工的风潮也悄然吹进了夯卡村这个贫穷落后的山寨。龙炳标和妻子商量,把孩子托给父母带养,东挪西借了300元钱双双南下深圳。由于缺少专业技术,两口子在深圳找了一个月工作依然没有着落,只有借住在老乡的宿舍,一天只吃三个馒头度日。 正当龙炳标两口子几近绝望的时候,他们进了一家养鸡场打工。龙炳标十分珍惜这份工作,从饲料加工,喂养鸡仔,装卸饲料,他从不敷衍。 2000年春,得知广州佛山一家服装厂招学徒,勇于拼搏的龙炳标带着妻子,揣着一年多来攒下的1000多元钱奔赴佛山找到服装厂,交了学费,双双当上了服装加工学徒。 集走步以至万里,集滴水以成汪洋。龙炳标兢兢业业的从每一条缝线,每一片裁片,每一道工艺学起。一年时间,便全面掌握了从设计、制图、打版、裁剪、缝制、整烫等各道工艺流程,厂领导看到他认真踏实的作风,不计报酬的奉献,觉得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便把他从车间提拔进入管理层。 进入了管理层的龙炳标如鱼得水。从生产管理,品牌研发,市场销售各个环节,他都力求做到精益求精。短短两年便又提升为厂长。他的工作激情也更加高昂,在5年厂长的岗位上,龙炳标为老板创下了一笔笔丰厚的利润。然而由于当时劳动市场用工制度并不完善,很多农民工的合法利益没有得到充分的保障。工资不能按时发放,严重影响了家庭的正常生活开支。大家便纷纷地向龙炳标提出建议:“龙厂长,我们在这里这样憋屈,不如你牵个头,我们自己接单加工,只要不受这闷气,再苦再累我们也愿意。” 龙炳标一面极力做工人们的思想工作,一面与老板协商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可是观念的差异,老板并没接受他的建议。工人们感觉无望,便陆陆续续辞职。 面对那么多无助的老乡,诚实善良的龙炳标心里十分矛盾。后来,不少经销商也纷纷相劝龙炳标自己开办加工厂,愿意给他订单。他们说:“你这种认真、踏实、诚信的品格让我们很感动,这么多年你的产品质量和人品我们都无话可说。你应该站出来帮助你的老乡们,让他们有一个稳定的工作环境。这也是为你的乡亲们做一件好事。” 龙炳标想到自己童年的无助,看到老乡们企盼的眼神,心里油然升起了一份沉重的责任。“是啊!我不能让他们再那样无助。”于是,便毅然向老板递上辞呈,回到窝居的出租房里。龙炳标把自己独立接单加工的想法和妻子商量,明理的妻子毫不犹豫地表示支持,并把10余万元积蓄全部交给他,陪着他找出租场地,购机器。老乡们听说龙炳标采纳了大家的意见,又纷纷地回来一起打拼。 2009年,一间简陋的厂房,一条简单的生产线,10多名家乡的员工,大家轰轰烈烈的耕耘着属于自己的一方小天地。很多老客户闻讯纷纷跑来出主意,给订单,介绍新客户。经过几年打拼,龙炳标扩大了规模,先后建起了两个分厂,拥有了90多名员工以及完整的研发团队。 凭着过硬的质量,人性的管理,科学的研发,优质的服务,龙炳标的产品迅速赢得了消费者的认可。目前已在国内各省市和泰国、越南、新加坡、以色列等南亚、中东及非洲地区有了自己的代理商。虽然年产值已突破8000余万元,但回乡创业之情陡然骤增。 回乡创业为圆梦 龙炳标的事业奠定了牢固的基础,当年和自己一起打拼的老乡们也不经意间两鬓开始有了岁月的斑白。面对年迈的父母,年幼的儿女,谁能放下这份亲情呢?虽然大家每个月能拿到4000-5000元的工资,可是父母却成了留守老人,子女都成了留守儿童。为人子女不能尽孝,为人父母却不能尽责的愧疚心情时常萦绕在老乡们的心里,龙炳标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暗暗的思考着怎样找出一个两全齐美的良策。 2010年春节回乡期间,听妻子的哥哥说湘西州政府已经和广州市进行产业开发对接,成立了湘西广州工业园。便灵光一闪,决定在牯牛坪社区二组村民唐梽欂木宅基地里修建分厂,为家乡父老办一件好事,得到了当地居民们的赞许。在广州的老乡们听说了都非常激动。凤凰县腊尔山镇腊尔山村的王敏说:“如果能在家乡办分厂,那可是好事儿,我们回去看老人,看孩子也方便。不要每天一下班都往家里打电话,我爸妈身体都不好,又要帮我带小孩,想想真是造孽,他们逞大了我们这一代还要带下一代,什么时候才能过一个轻松日子呢?” 来自凤凰县两林乡板井村的唐松全说到家里心里更感到愧疚,两个小孩都读初中,自己一直都没有尽到做母亲的责任。近50岁的凤凰县腊尔山镇夺西村的麻妹说自己的父母都70多岁了,身体很不好,但为工作,自己一直都没有时间好好的照顾父母一天。如果龙炳标能够顺利在吉首办厂,我们也方便回家看看,心里会好受一些…… 2011年6月,龙炳标和内兄合伙投资筹建广东亿龙鸿发服装厂吉首分厂,承载着湘西籍员工们的浓浓乡情破土动工。龙炳标信心满怀地告诉“吉首分厂建成后,主要做成品加工流水线,广州做研发、营销中心,依托湘西籍老员工担当技术,带领社区新员工,既解决老员工照顾家人,又解决社区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难题。” (作者:中国经济导报 颜子合 石文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