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核心提示:中国昨日公布了上月一系列的11月“糟糕”的经济数据。数据显示,11月,工业品出厂价格、出口、实际外商直接投资均低于预期,反映了我国出现通货紧缩的风险进一步加大。同时,PPI和CPI的回落给未...
核心提示:中国昨日公布了上月一系列的11月“糟糕”的经济数据。数据显示,11月,工业品出厂价格、出口、实际外商直接投资均低于预期,反映了我国出现通货紧缩的风险进一步加大。同时,PPI和CPI的回落给未来降息提供了更大的空间,12月底以前降息的可能性很大。 中国出口7年来首次负增长 PPI涨幅创31个月新低 信息时报12月11日报道 数据显示,自2006年5月PPI涨幅为2.4%起,PPI涨幅均在2.0%以上。此外,2008年8月PPI涨幅为10.10%,9月下降至9.10%,10月再次大幅下跌至6.60%.而11月PPI涨幅为2.0%,是进入今年以来连续第三个月回落。 多家机构此前预测11月PPI涨幅在2.3%至5.0%之间,但统计局昨日公布的结果大大出乎市场预期。中金公司曾预测,11月CPI和PPI的同比增幅有望双双破3,CPI增幅将大幅下降至2.6%~2.8%之间。 国元证券首席分析师刘勘则认为,PPI涨幅下降速度超乎预期,12月底以前降息的可能性很大。 PPI大幅回落影响实体经济 PPI又称工业品出厂价格。由于PPI不但是衡量工业品出厂价格的指标,也是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的领先指标,因此PPI增速的回落也将带动未来消费物价的回落。 数据显示,10月份CPI较上年同期增长4.0%,再创今年最低月度增速。目前市场流传11月份CPI增速为2.8%,如获证实则将使得CPI增速超过PPI增速。 业内人士分析,鉴于工业品出厂价格增速大幅回落主要源自需求的疲软,因此,这种回落会影响工业产出的积极性。而如果价格下滑过度,则会拖累经济增长。 今年以来,随着人民币汇率保持高位、股市暴跌和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三大因素的严重影响,中国经济增长出现了大幅减缓。 今年1月~9月国内生产总值(GDP)较上年同期增长9.9%,增速大大低于上年同期修正后的12.2%,也低于2007年全年修正后的11.9%和2006年全年最终修正后的11.6%. 11月房价上涨0.2% 连续第十个月回落 昨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中国70个大中城市11月份房屋销售价格较上年同期上涨0.2%,涨幅低于10月份的1.6%,这是连续第10个月出现下降,同时也创下了自2005年7月份开始发布该数据以来的最低按年涨幅。 尽管中国政府10月份采取了包括减税、降低首付比例和下调首次购买普通自住房贷款利率在内的一系列措施支撑房地产市场,但房屋销售价格的涨幅仍在继续放缓。 发改委在一份公告中称,11月份新建住房销售价格较上年同期上涨0.2%,涨幅低于10月份的1.8%.11月份的二手住房销售价格较上年同期上涨0.1%,涨幅低于10月份的0.8%. 11月同比下降36.52% 外资进入中国势头大减 昨日,商务部公布称,11月份中国实际外商直接投资为53.22亿美元,较上年同期下降36.52%,该数据反映了外资受金融危机和人民币暂缓升值影响,涌入中国势头减缓。 值得关注的是,商务部公布数字与外电周三早间援引未透露姓名消息人士报道数字完全一致。 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全口径实际外商直接投资为826.58亿美元,较上年增长13.8%,扭转了2006年外商投资下降的局面。 外商直接投资一直是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的主要推动因素之一。中国11月份外商投资出现下滑,而1月~11月累计投资增速继续放缓,这显示外资涌入中国的势头明显减缓。业内人士分析,当前全球的金融危机和人民币暂缓升值是外资涌入势头减缓的主要原因。 受人民币升值预期推动,国际游资2006年开始借道虚假贸易、投资和地下通道等方式源源不断流入中国国内,不但一度将中国股市和房地产市场的价格推高至完全失去理性的高位,同时也轮番推动部分农产品和工业品等商品价格不断飞升,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还导致流动性泛滥成灾。 不过,随着中国官方开始意识到游资的大量流入并开始采取措施,加强对跨境资本流动的管理和对热钱流入的监控,国际游资开始逐渐减少使用便于政府监控的虚假贸易的方式,而通过投资等方式进入国内。 今年以来,全球金融危机导致外商对外投资意愿和能力均大幅下降,令外商直接投资增速也相应出现回落态势。此外,中国近期暂缓了人民币的升值步伐,这也使得国际游资流入中国的意愿减弱。 11月出口下降2.2% 11月,中国出口录得自2001年6月以来首次下降。海关总署昨日发布数字显示,11月我国进出口总值1898.9亿美元,同比下降9%.其中,出口1149.9亿美元,下降2.2%,增速比上年同期减缓24个百分点;进口749亿美元,下降17.9%.11月实现贸易顺差为400.9亿美元。 数据显示,前11个月,中国一般贸易进出口11456.9亿美元,增长31.1%,占同期中国进出口总值的48.2%,比去年同期增加3.7个百分点。其中,出口6087.1亿美元,增长24.7%;进口5369.8亿美元,增长39.2%,同比增加12.1个百分点。 在双边贸易中,欧盟继续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前11个月,中欧双边贸易总值为3929.4亿美元,增长22%.美国继续为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中美双边贸易总值为3078.2亿美元,增长11.6%. 前11个月,广东省进出口总值6311.8亿美元,增长10%,进出口规模位列全国各省市之首。而江苏、上海进出口总值分别为3661亿美元和2994.5亿美元,分别增长15.1%和16.5%. 据悉,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出口形势也在不断恶化。台湾本周宣布,其11月份的出口额较上年同期下降了23%,而韩国则表示其上个月的出口额下降了18%.这两个经济体11月份的出口额降幅都创下7年之最。 世界银行: 明年中国经济增长7.5% 世界银行近日预测,全球发展中国家正面临二战以来最急剧的增长减速,经济增长率将从2007年的7.9%降至2009年的4.5%,而明年中国的经济增速也将降至7.5%. 世行预计,全球许多发展中经济体在2009年的经济增长将收缩至2.1%.由于投资骤减,全球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也正受到直接的沉重打击。而造成投资骤减的主因是全球发展中国家的财务状况明显收紧,以及出口前景恶化。 对于全球发展最快的大型经济体的中国,世界银行认为,即便在计入拟实施的庞大财政刺激方案的影响后,其经济增长率也将降至7.5%,而印度经济增长率将降至5.8%.剔除这两个大国后,全球发展中国家明年的经济增长率将仅为2.9%. 不过,世行认为,与工业化国家不同,新兴国家和低收入国家作为一个整体,其经济在明年不会出现绝对值意义上的收缩。但在许多经济体中,将出现实际与潜在产出之间的巨大鸿沟,造成企业倒闭、失业率上升和某些社会群体的收入下降。 世行资深经济学家汉斯·蒂莫(Hans Timmer)表示,此前面对信贷危机和美国需求趋弱曾“长时间表现出弹性”的发展中国家,在全球金融危机中受到了沉重打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