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核心提示:2008年中国将开工建设福建宁德、福清和广东阳江三个核电项目。在随后的几年中,随着各项设计工作陆续到位,各方将为这三个工程投下上千亿元人民币。不过,这所有的一切也仅仅是中国“核电强国”梦想的...
核心提示:2008年中国将开工建设福建宁德、福清和广东阳江三个核电项目。在随后的几年中,随着各项设计工作陆续到位,各方将为这三个工程投下上千亿元人民币。不过,这所有的一切也仅仅是中国“核电强国”梦想的开端,在未来十多年中,我国将投下至少4500亿元人民币。
广州日报7月15日报道 唐红键是广东电力设计研究院院长,他领导的是一个在我国核电站设计领域呼风唤雨的企业。 其实,中国开描“核电蓝图”并不是一时的冲动。在能源紧缺的大背景下,核电成为了最现实的选择。在未来的中国,从沿海的广东、浙江、福建到内陆的湖北、湖南、江西,几十座核电站将拔地而起。 能源危机困扰中国 根据2020年中国GDP翻两番的发展目标估计,国内约需发电装机容量8亿~9亿千瓦,而已有装机容量仅为4亿千瓦。但在现有的发电结构中,单煤电就占了其中的74%。这也意味着若电力需求再翻一番,每年用煤就将超过16亿吨,而长距离的煤炭输送将加剧环境和运输压力。另外,在今年年初南方的冰灾中,光是因交通运输困难,电煤供应紧张,造成的缺煤停机超过3700万千瓦,19个省区拉闸限电。而如此大电煤消耗,二氧化硫和烟尘排放量每年分别新增500万吨和5326万吨以上。 另外,水电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其开发难度相当大。而太阳能、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开发遇到核心技术的瓶颈,其使用成本极高。因此,在未来的30年内,这些新能源不具备成为我国主力能源的条件。所以,清洁、高效的核电成了备选。 1957年,人类开始建设核电站并利用核能发电,到现在,核电约占全世界电力的16%。 但现实的能源危机改变了这一切。 在能源危机的背景下,人们对生存的渴求战胜了对恐惧的担忧,欧美国家被冻结30多年的核电计划也纷纷解冻。而此间,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中国的核电发展战略也正在由“适度”转向“积极”。 此后不久,中国第一个商用核电站秦山核电站开始组建,并于1991年12月15日并网发电。“这结束了中国内地无核电的历史。”唐红键说。 (本文来源:广州日报 ) Tags:中央 央拟 拟1 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