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①元宵节,硕果仅存的“点蜡烛”。老人们说,过去还耍花灯、扎故事、舞龙、唱汉戏。②从古镇四周收集回来的石碑中有三块茶务碑。其中,最早的一块是立于清道光十七年的“ 茶务章程碑”。 ③资水边的唐家观,曾是“...
①元宵节,硕果仅存的“点蜡烛”。老人们说,过去还耍花灯、扎故事、舞龙、唱汉戏。
②从古镇四周收集回来的石碑中有三块茶务碑。其中,最早的一块是立于清道光十七年的“
茶务章程碑”。
③资水边的唐家观,曾是“千人拱手,万盏明灯”的大镇。
④吉家族谱记载,嘉靖元年(1522年)的唐家观。“五马奔槽,王爷当家”,据称是对唐市最形象的描述。
2009年2月9日,元宵节。唐家观兴隆横街。3岁的吉雨嫣手持金属话筒,把属于她的流行歌曲《小燕子》,演绎得若有所思。地处梅山地区的唐家观,“竹、桐、炭、木、茶”是这里的特产。小雨嫣的祖上,吉家,还有廖家是这里最大的商贾。烛火熄灭, 唐家观重新淹没在湿润的夜里 撰文/ 刘建勇 图/ 马金辉 湖湘地理的元宵节,是在安化唐家观过的。唐家观的元宵有点蜡的习俗。这一天的上午11时还差几分钟,6岁的李晗洁就在家门口的石板上点燃了一根白蜡。这是一根孤独的白蜡,在1000多米长的唐家观老街上显得异常的单薄和微弱。没燃多久,李晗洁就把它吹灭了。 后来,到晚上6点20左右,李晗洁再次点蜡时,她的左右邻居们也陆陆续续地出来点蜡了。等她点完廊前20多根蜡,唐家观老街的烛火已经密密麻麻地从街头蜿蜒到了街尾。与此相伴的,是此起彼伏的爆竹和烟花,白天安静的唐家观在喧嚣声中,有另一种美好——湖湘地理离开的时候是晚上7点,当我们的车过了还未完全竣工的株溪电站大坝,回过头再看,唐家观和周边也烛影摇晃的株溪村等村落,感觉恍若天上的街市。
作为商镇,唐家观是彻底没落了。 元宵节的下午3点,"兴隆街"26岁的吉武递给一张名片。名片上的吉武是中国电信深圳分公司号码百事通信息中心的客户经理。吉武说他再过几天就去深圳。和吉武聊天的时候,他的哥哥吉文也拢了过来。吉文在北京一家公司上班,吉文没有名片,说:我在维通利机电上班,你到网上去查咯,有我们公司的介绍。 吉文吉武两兄弟住在兴隆街一栋有点歪斜了的老木屋里,问这栋老屋有多少年了,两兄弟说"我奶奶都不知道这栋屋有多少年了"。 吉家兄弟的奶奶罗云娥88岁了,双目失明多年。在老人的记忆里,兴隆街以前是条很繁华的街,"从兴隆坡到资江边,一直是铺子"。一直是铺子的兴隆街因为"民国20年一场大火"毁损大半,大火过后,兴隆街元气大伤,再也没兴隆过。只剩下名字的这条街现在看起来很名不符实,除了吉家兄弟,街上另外一栋房子是吉家兄弟的堂伯家的。那是一栋砖房,上世纪80年代中期建的,就在吉家兄弟的老屋斜对面。 吉家兄弟老屋往南50米左右,兴隆街接着的,就是1000余米长的唐家观老街。这条上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还"每天有五六百根扁担"的老街,现在连本地人都不多了。一条街下来,有近三分之一的木屋空了。
64岁的本地人王德武和从天津嫁过来的70岁的曹凤姿都在唐家观居委会身兼数职。王德武是书记、居委会主任,曹凤姿是妇女主任和会计。曹凤姿有些无奈,用普通话说:没办法啊,年轻的都不愿意干。安化是计划生育"亮过黄牌"的县。元宵前夕、2月8日晚上11点多,东坪镇的计生干部组织人到唐家观抓一怀孕近8个月的孕妇去县城引产,70岁的曹凤姿也只好"全程奉陪"。 "要是唐家观现在的经济有以前那么好,我们的位子有人抢。"王书记说。吃了午饭,王书记为证明唐家观"以前"的经济有多好,带湖湘地理到了他们的"展览馆"。这个2004年建的简陋的展览馆里,放着15块曾一度被搬去做路石板的石碑。 "这块是道光皇帝十七年的茶务章程碑,皇帝钦批的,上面有个钦字。"王书记指着一块碑说。这块碑是王22年前整修老街石板路面时发现的。那天,当他打开老街中间下水道的一块石板准备清理淤泥时,手中的锄头突然碰到了一块石板,石板上一行密密麻麻的字出现在他的眼前。把淤泥洗掉后发现,原来这块石板竟然是这条老街上失踪了将近六十年的茶务章程碑!王解释为什么这块碑会在石板路上发现:"以前这条路也通车,把石板路压坏了,就有人把这些碑抬过来垫上。"后来,王德武们陆续发现,这样铺在石板路上的石碑有15块之多,"还有咸丰年间的,民国的。" 2004年,安化文物局要"调走"茶务章程碑,王德武们不肯,讲安化文物局"挑水找错了码头"。2006年,又有"一个广东来的老板出20万买茶务碑",王德武们没卖。
比王德武年长15岁的陈子山见证过唐家观的繁华。2月10日,大部分时间住在安化县城东坪的陈子山喊起了他年少时候听过的船歌:哎——嗨——哟,嗨哟,哎——哎嗬,嗨——嗬,哎哎,嗨嗬! "这是邵阳毛板船的号子。"陈子山说,毛板船是指一种直接用原木捆绑做成的简易木排,一般是运煤的,"煤运到汉口,卖完了,就把木板船拆了,卖木材。"木板船一来就是"一伴","一伴有一二十只"。煤和木材都卖完的邵阳人再搭别人的货船沿江而上。 毛板船外,还有"钝驳子船"。"钝驳子船"是一种"底板宽,两头尖"的船,一般是从溆浦和武冈顺流而下的,搭载的货物"一般是姜"。 更多的一种船,是本地的茶船和炭船。"上半年是茶,下半年是木炭","唐家观出去的茶一般是销到内蒙新疆,以前喊以茶治边,他们游牧民族吃了牛羊肉后要喝茶排油,他们喝的大多数是我们的黑茶。炭主要是卖到长沙,以前长沙冬天烧的炭大多数是我们安化的"。 陈子山用唐家观的一句老话来形容当年的繁华,"千人拱手,万盏明灯"。资江上下的商人都要在唐家观"歇一下"。有搭载了盐、米、油、布匹等生活物质的,上得岸来,到相当于现在经纪行的牙行里报个到,如果牙行有登记唐家观的店铺需要盐、米、油、布匹多少,到船上如数卸下来,牙行再分拨给各家商号。牙行收取一定比率的中介费。有空船到来,也向牙行打听有无货物需要搭他们的船。唐家观成了一个重要的中转站。"唐家观本地不产茶,周边乡里的生茶采了,到唐家观汇总,茶叶加工厂在河对岸的鸦鹊坪。"说起茶,陈子山想起了当年"拣茶"的女工,"她们白衣白裤,穿得漂漂亮亮,晚上收工后,在河边扇扇子,唱歌。"末了,陈子山又提到了以前唐家观的酒:"唐家观的酒也很有名,酒糟倒到江边上,一堆堆山一样,江风一吹,老远就闻得到酒香。" Tags:安化 化唐 唐家 家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