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梦CMS - 轻松建站从此开始!

湖南民生在线,湖南民生频道,民生频道,湖南民生新闻网,民生新闻网,民生湖南在线,民生湖南网,湖南民生网

当前位置: > 经 济 >

卫生部:08年全国卫生总费用或超1.2万亿

时间:2015-11-13 18:37来源: 责任编辑:
核心提示:2月17日,卫生部发布2008年卫生改革与发展情况报告。报告解读了近两年我国卫生资源配置状况。2007-2008年,全国卫生总费用仍呈上升趋势。其中个人卫生支出比例下降,卫生增量资源倾向基层。注:卫生总费用1990-2006数据来
  核心提示:核心提示:2月17日,卫生部发布2008年卫生改革与发展情况报告。报告解读了近两年我国卫生资源配置状况。2007-2008年,全国卫生总费用仍呈上升趋势。其中个人卫生支出比例下降,卫生增量资源倾向基层...

  核心提示:2月17日,卫生部发布2008年卫生改革与发展情况报告。报告解读了近两年我国卫生资源配置状况。2007-2008年,全国卫生总费用仍呈上升趋势。其中个人卫生支出比例下降,卫生增量资源倾向基层。

卫生部:08年全国卫生总费用或超1.2万亿

注:卫生总费用1990-2006数据来自2008年卫生统计年鉴,2007年的数字来自2007年卫生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估计数字,政府卫生支出根据卫生总费用中政府支出所占比例计算。

21世纪经济报道2月18日报道 2月17日,卫生部发布2008年卫生改革与发展情况报告。

报告详细解读了近两年我国卫生资源配置状况。2007-2008年,全国卫生总费用仍呈上升趋势。相比2006年,已经核算出的2007年全国卫生总费用达11289.5亿元,增加1446.1亿元;人均卫生费用854.4元。而2008年的全国卫生总费用预计将达到12218亿元,人均卫生费用915元。

同时,报告展示了在卫生总费用中,筹资体系趋向合理化,即政府和社会卫生支出比重分别上升,个人卫生支出比重下降。

当前卫生资源分配情况和变化趋势,是新医改起步的基础性前提,针对目前卫生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新医改才能回答“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有关专家认为,从近两年卫生资源重新配置的实施策略来说,卫生支出结构调整的趋势是,依靠增量调整,即通过增加政府卫生投入的总量,在增量中改变投向。

个人卫生支出比例下降

卫生总费用是作为国际通行指标,被认为是了解一国卫生状况和问题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其中包含五大指标——总费用量、总费用三大构成比例、及人均卫生费用、城乡卫生费用和其占GDP的比例。

卫生部报告显示,全国卫生总费用最新核算统计数据的时间段是2007年,与2006年相比,卫生总费用增长了14.69%,人均卫生费用增加105.6元。

在2007年卫生总费用构成中,政府、社会和个人卫生支出分别为20.3%、34.5%和45.2%。与2006年比较,政府和社会卫生支出比重分别上升2.2个百分点、1.9个百分点;个人卫生支出比重下降4.1个百分点。

“近年来,政府卫生支出力度有所加大。”卫生部卫生经济研究所卫生财政研究室主任应亚珍分析说,从2003-2007年,中国财政用于医疗卫生的支出累计6294亿元,比前5年增长了1.27倍。

从卫生部当日发布的数据看,2007年政府卫生支出增长明显。相比2006年政府卫生支出1778.86亿元(其中“公费医疗”部分为374.6亿元),2007年政府卫生支出达到2271.7亿元,增幅为28.83%(按卫生总费用中政府支出所占比重计算,含卫生事业费、预算内基本建设经费、医学科研经费、公费医疗等支出)。

“近些年,我国卫生筹资的主要矛盾之一是个人现金卫生支出比重过高,居民疾病经济负担沉重。”应亚珍称,虽然政府卫生支出在不断增加,但包括政府和社会筹资渠道在内的公共筹资的责任还没有完全到位。

“政府总体投入水平明显低于与我国经济水平相近国家的平均水平。”应亚珍认为,今后政府卫生支出和以医疗保障为主的社会卫生支出比重应继续上升,个人现金卫生支出比重应显著下降。

“从中长期目标定位,个人现金卫生支出应占卫生总筹资的30%左右,其余部分由政府筹资和社会卫生筹资。”应亚珍表示,合理的个人、政府、社会卫生支出比例应该为30%、30%和40%左右较为适宜。

此外,报告显示,2007年卫生总费用占当年GDP的4.52%。

卫生总费用占GDP比例,标志着一个国家整体对卫生领域的投入高低。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不低于5%是世界卫生组织的基本要求,而发达国家如英国为8%、德国为11%、美国则超过了15%。

因此,从上述数据看,相比国际社会,我国卫生投入在总量上还有待增加。

卫生增量资源倾向基层

“政府预算卫生支出,在投向结构等方面出现了一些变化。”应亚珍分析,结构变化最大“看点”是增加对农村和城镇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

2008年,中央安排专项投资111亿元支持农村和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其中,第四季度新增投资48亿元支持157所县级医疗卫生机构、5978个乡镇卫生院、5547个村级卫生室的基础设施建设,新增投资10亿元建设100所地市级以上中医院。

同时,以县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骨干、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得到加强。

从数字上看,在城镇里的“基层”卫生机构也得到了更多政府卫生投入。报告显示,2008年底,全国城市6546个街道中,3704个街道设立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占街道总数的57%)。

“政府在较长时期内比较偏重于对城市卫生机构的投入,城乡人均卫生投入水平相差较大。”应亚珍分析,城乡人均卫生投入水平在1991年相差6.3倍。近十几年来,政府开始调整城乡卫生投入比重。2006年城乡人均卫生事业费比值已经下降到1.97。但是,城乡卫生资源分布还是存在不均衡现象。

“应保障对基层医疗机构基本运行经费的财政补助。”应亚珍分析,要解决农村居民非重大疾病县内就医的问题,除加大财政投入,将来在投入内容上,要逐步改变过去重硬件投入、轻人才投入的倾向。

“供需”兼补思路明晰

“从2003年以来政府卫生投入新变化中可以看到,政府卫生投入思路逐步明晰。”财政部财科所副研究员刘军民分析。

在公共卫生服务领域,政府主要采用加强公立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建设,直接提供公共卫生服务的方式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的投入责任。

而在医疗服务方面,则采用“供需”兼补的方式。一方面对基础建设已经相对比较齐全的县及县以上医院,主要采用投入医疗保险的方式,通过加强医疗保险部门的谈判能力,增加医院之间的竞争,又加强对医院的费用控制能力。

如卫生部报告显示,三项医保覆盖面在不断扩大。截至2008年9月底,全国参加新农合人口8.14亿人,参合率达91.5%。同时,中央和地方政府对参合农民的补助标准由人均40元提高到80元。而同样获得各级财政补助的城镇居民医保,也在2007年参保人数达4291万人的基础上,在2008年进一步新增229个试点。

另一方面,对基础设施较差和卫生人力均不足的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则采用加强资本性投入的方式,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质量。刘军民指出,这种投入思路也是要达到减缓卫生总费用增长速度和解决居民“看病贵”的目的。

“在基层医疗机构,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基层医疗机构,需要同时补供方和补需方。”应亚珍表示,大多数基层医疗机构的业务用房、专业设备不足、专业人员短缺问题突出,医疗服务能力较差,再加上医疗需求不足等原因,政府如果不能直接为机构提供必要的补助,这些地区的基层医疗机构将难以生存。

专家分析,卫生支出呈现刚性特征,即便是要改变目前卫生资源配置问题,也不可能完全改变现有投入格局。新一轮医改中,从实施策略来说,卫生支出结构调整主要依靠增量调整,即通过增加政府卫生投入的总量,在增量中改变投向和投入效率。

(作者:王世玲)

Tags:卫生 生部 部0 08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